金标尺教师APP
考教师 金标尺
请使用微信扫描二维码,登录金标尺教师
A
法无授权不可为——每个公民都应当严格按照法律的规定作为
B
枪炮作响法无声——战乱时,平常法律所维系的社会秩序荡然无存
C
法律必须被信仰,否则它将形同虚设——法律规定与道德信仰相辅相成,互相促进
D
法不阿贵,绳不挠曲——即使初衷是好的,如果触犯了法律还是要一视同仁
正确答案 :B
解析
本题考查法理学。A 项,“法无授权不可为”指国家公权力的行使必须经过法律授权,强调政府必须谨慎运用手中的每一份权力,而不是每个公民应当按照法律的规定作为。故 A 项解读错误,排除;B 项,“枪炮作响法无声”来源于古罗马,指的是当发生战乱的时候,平常法律所维系的社会秩序便会荡然无存,冲突的解决完全凭借暴力。故B项解读正确,当选;C项,“法律必须被信仰,否则它将形同虚设”出自伯尔曼的《法律与宗教》。它指的是,一个人只有从内心深处真正认同、信任和信仰法律,才会自觉维护法律的权威。未体现道德信仰与法律的关系。故 C 项解读错误,排除;D 项,“法不阿贵,绳不挠曲”是韩非子的话,意为法律不迎合权贵,就像木匠用的墨线决不会屈就于弯曲的木料一样,说明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不因对象是贵族而改变,没有提到初衷。故 D 项解读错误,排除。故本题答案为 B 项。
相关试题
49.诗人从生活和大自然捕捉灵感,将语言剪裁成诗;知音的理解和回响,可以使诗的意象和隐藏其中的思想感情浮现出来。天地一沙鸥,海上生明月,悠然见南山,经由后人的吟诵品味,其意向更为深化:巴山夜雨,易水悲歌,汉关秦月,江山风光人物诗文相互烘托,转化为跨时空的文化符号,丰富了文学的内容,影响一代代人的精神面貌。这段文字的关键词是( )。
实际上雾霾形成的原因是多方面的,识别污染源是有效治理大气污染至关重要的环节。对京津冀区域而言,认清区域内污染源的共性及差别,有助于区域内地区_____地对污染源进行综合治理。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
绿叶蔬菜中的硝酸盐被人体摄入后,一部分不吸收而被大肠细菌利用,最终排出体外;另一部分被吸收,在几个小时当中逐渐缓慢转变成微量的亚硝酸盐。亚硝酸盐的存在时间只有几分钟,然后转变成一氧化氮,发挥扩张血管的作用。换句话说,如果需要亚硝酸盐扩张血管的作用,完全用不着吃剩菜;而且一次性大量摄入亚硝酸盐是有害的,摄入硝酸盐之后,在体内缓慢转变成亚硝酸盐,才能发挥有益作用。这段文字反驳了哪种观点?( )
射电天文学的进步把人们的视线引向了宇宙遥远的边缘,那里 了更多有关宇宙起源和演化的关键线索。天文学家都渴望拥有威力更加强大的射电望远镜,谁拥有了这种望远镜,谁就更有可能站立在现代物理学和天文学的潮头,______,成为破解宇宙之谜的领军力量。依次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
目前我国高校博物馆的数量已有150多座,然而这些博物馆却很寂寞,终年_____,有的连自己学校的师生都不知晓,有的由于没有展出条件,众多的宝贝常年灰尘满面,利用率很低,至于说到免费开放和惠及民众,更是很_____的话题。依次填入划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
33.民族的文化传统和历史的文化信息被大量地记载于历史经典文献中。除了经典文献,还有各种各样的历史文物,作为历史文化的载体被代代相传地保存下来。传统村落就是这样一个历史文化载体,相对于经典文献和文物,它所承载的有关中华民族文化的历史信息更具鲜活性,是中华民族文明发展史的“实证”。它比文字、文物更能真实地反映中华民族不同地域,不同族群的生产生活方式、道德伦理观念以及民族习俗风情。因此,我们有充分的理由重视传统村落,保护传统村落。这段文字意在强调( )。
汉语西文字母词被汉语词典收录的历史已有100多年,收录字母词早已是汉语词典和工具书编纂的惯例和通行的做法。1903年出版的《新尔雅》在正文中收录了“X光线”一词,这是汉语词典首次收入字母词。在辞书史上,这部词典是近代中国最早的一部新语词词典,它虽然还不是纯粹现代意义上的汉语词典,但具有承前启后的重要意义。 这段文字介绍《新尔雅》的目的是( )。
【例24】水污染防治之难,在于水的______。水自源头奔流而下,被沿岸居民、企业反复利用,任何环节疏于治理,都可能让水变脏。水往低处流的特性,也导致“上游排污,下游遭殃”,上游地区的污水如不加处理直流下游,下游往往______也难以应对。依次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
作为一种现代产权制度,知识产权制度的本质是通过保护产权形成_____,“给天才之火添加利益之油”,使全社会创新活力_____,创新成果涌流。依次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
传统的纯文学杂志正在悄然地进行一场“时尚革命”。最近一段时间,陆续有著名纯文学杂志宣布“触网”,这些杂志都有几十年历史,从来都是“几十页纸走天下”,所以此番赶时髦引发了众多围观。不过本报记者在调查中了解到,这些文学期刊大多面临传统读者减少、年轻读者难寻的窘境。因此“触网”对它们而言固然是时尚,也是一种顺应时代的自我救赎。这段文字没有论及的是( )。
自明清以来,大众对于国史最熟悉的段落,大概是“三国”,这主要得力于罗贯中所写的史传文学《三国演义》。《三国演义》“据实指陈,非属臆造”,但题材取舍、人物描写、故事演绎则广纳传说和野史素材,并借助艺术虚构。在受众那里,《三国演义》经常被当作三国信史,故清代史家章学诚称其“七分实事,三分虚构,以至观者往往为之惑乱”。这种“惑乱”,就是信史与史传文学两者间的矛盾性给读者带来的困惑。“文”与“史”固然不可分家,但又不能混淆,也不能相互取代。一旦以“文”代“史”,便会导致“惑乱”。这段文字主要说的是( )。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