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服

购物车

APP下载

扫码下载金标尺教师APP

回顶部

搜题
APP下载

扫码下载金标尺教师APP

论述题 五、教学设计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计15分) 1. 材料一:《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2011 版)》综合·探索学习领域第二学段的阶段目标,采用 造型游戏的方式,结合语文、音乐、品德与社会、科学等学科内容,进行美术创作与展示,并发表创作意图。 材料二:人民教育出版社《美术》四年级上册第 19 课《我快乐,我成长》教材内容(教学实践为 1 课时) (1)写出本课的教学目标 (2)写出本课的学生的重、难点 (3)撰写本课的教学过程(要求写出教学环节的主要内容环节完整表述清晰)

解析

【金标尺解析】 第8课《彩墨游戏》 (一)学习领域:“造型与表现”学习领域 (二)年级:三年级 (三)学情分析:该年级段学生特别活泼好动,好奇心强,教师应继续关注学生的养成教育,循循善诱,结合多环节、多层次的体验、尝试、思维训练等方法来集中注意力。学生从三年级开始,脱离了之前的以自我为中心看问题的状态,开始了客观观察的美术活动和视知觉思维,对线与形发生感情,萌发“写实”的要求,但色彩表现为固有色和象征色彩的使用,绘画具有叙述性,特别崇尚细心与有耐心的绘画技巧。基于以上学生年龄特点,在知识技能学习方面教师应采取直观呈现、现象分析、符合学生生活经验的传达方式,回避抽象的逻辑思维分析,生动、典型的形象对于这一时期的学生思维活动与学习十分重要。 (四)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认识了解水墨画的特性,掌握水墨画的基本表现方法。 过程与方法目标:运用水墨画的方法,尝试进行创造表现。 情感价值与态度观目标:初步感受、了解中国画的笔墨特点,提高学习水墨画的兴趣。 (五)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把握用笔墨色技法,运用水墨特点绘制一副作品。 教学难点:准确的把握中国画用笔技法。 (六)教学用具: 1.教具:多媒体、临摹图片、毛笔、墨汁、国画颜料、生宣纸、瓷碟、洗笔筒、毛毡等。 2.学具:毛笔、墨汁、国画颜料、生宣纸、瓷碟、洗笔筒、毛毡等。 (七)教学方法:示范法、欣赏法、评价法、讲授法、情境导入法。 (八)教学过程: 1.初识材料: (1)学生根据教师出示的工具材料摆放要求,做好课前准备。 (2)介绍中国画工具材料相关知识:笔、墨、纸、色(颜料)。 (3)了解生宣纸和墨的特性。-将墨滴在水中,学生观察发现“墨遇水即化开”;指名学生分别在打印纸和生宣纸上点水,点墨,引导发现“水墨遇生宣即渗透”。 2.尝试笔墨变化: 游戏一:“超级模仿” (1)教师示范:笔蘸水后,笔尖蘸墨,学生观察发现,墨色在笔上的 墨色变化,从笔尖到笔腹由浓到淡的墨色渗透。 (2)学生分组分别尝试画点、线、面。 (3)提示:笔中的墨色没水时,即笔干了;再加水,画点线面。 (教师示范:用另一支笔蘸水,滴在含有墨的笔腹上。出示画家齐白 石“用小勺舀水在笔腹加水”的图片,提示:笔肚加水的方法能使“笔 尖到笔腹”仍然保持“由浓到淡”的墨色。) (4)学生观察尝试作业中的墨色,畅谈墨色的不同。 教师小结:中国画中墨分五色,分别为焦墨、浓墨、淡墨、干墨、湿墨。 (5)出示“五墨并用法”范图,学生指出画面中的“焦浓淡干湿”。 游戏二:“随心所欲” (1)学生尝试滴、敲、洒,或先用蘸水笔画水在宣纸上,再画墨色等 办法,进行绘画游戏。 (2)尝试作业反馈,探讨笔墨经验。 3.欣赏水墨作品: 欣赏大师作品,学生感受画面干湿浓淡的笔墨变化和点线面的组合 变化。 (1)你在这些作品中发现了哪些墨色? (2)作品中的墨点有什么变化?产生了什么效果? (3)作品主要以点线面的哪一种为主要表现元素?画面给了你一种怎 样的感受?使你想到了什么? 让学生思考回答,并总结讲述用墨技法等。 4.表现笔墨趣味: 运用自己喜欢的墨色创作一幅彩墨画。 要求:选择点、线、面三种中的一种方法为主。注意画面的干湿浓淡变化和点线面的组织疏密关系。学生大胆创作表现笔墨,教师适时帮助指导。 5.展评学生作品: 学生作品展示在作业展板上。(磁铁粘贴作品,磁性展板课前铺好毛毡。) (1)说说你对作品的感受与想法。 (2)谈谈你在笔墨表现时,把握墨色变化的成功经验。 (九)板书设计: 中国画笔墨 墨遇水便化开 水遇生宣即渗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