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标尺教师APP
考教师 金标尺
请使用微信扫描二维码,登录金标尺教师
A
①②④⑤③
B
③⑤④②①
C
④⑤③①②
D
⑤④①③②
正确答案 :C
解析
C 【解析】语句排序题。首句不好判断。观察句子,③句提到“继PC连接的桌面互联网时代、智能手机连接的移动互联网时代之后”,①句提到“‘元宇宙’引爆了下一个信息互联时代的想象”,③句和①句存在逻辑关联,先提出移动互联网时代,再提到引爆下一个信息互联网的想象,即逻辑先后,③句在①句之前,排除A、D两项;观察②句,提到“通过虚拟与现实的完美连接,打造理想的虚拟世界”,是在解释说明下一个信息互联时代的想象的具体情况,即①句在②句之前,排除B项,C项当选。故本题答案为C项。
相关试题
90.把下面的六个图形分为两类,使每一类图形都有各自的共同特征或规律,分类正确的一项是( )。
11.一个三位数,百位数比十位数大4,个位上的数比十位上的数大2,这个三位数恰好是后两个数组成的两位数的21倍,那么这个三位数是( )。
45.随着年龄的增长,肾脏浓缩尿液的能力减退,机体对缺水的感知能力降低,因此老年朋友应有意识地主动、规律饮水。_______________。部分慢性肾衰竭的老人随着病情的发展和加重,会出现少尿或无尿现象。少尿或无尿,意味着喝进去的水不能正常排出,如果不控制喝水量,会加重肾脏负担。而当肾脏出现萎缩时也不宜喝水。肾脏的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分有重吸收作用,而肾脏萎缩时,对水分的重吸收作用减弱,如果仍大量饮水,则会加重肾脏的负担。另外,因肾病综合征、急性肾炎综合征等疾病出现水肿的老人,以及因尿毒症或慢性肾衰竭等需要血液透析的老年人,也需要视病情调节分的摄入量。根据文段,下列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
19.一些节水型农业利用滴灌技术进行耕作,在短期内会带来产量的提升,但5~8年后,土壤积盐,产量会下降20%~30%。这是因为滴灌只打湿了植物根系周边的地表一层,相较于浇灌,滴灌易使盐碱在地表凝结。在我国干旱地区,由于节水农业的大面积推广,随之而来的“去盐碱化”也成为亟待攻克的难题。目前大多采用“大水洗盐”的方法应对“节水积盐”。但是,7000万亩耕地每年就要消耗150亿立方米的水,这对干旱地区造成了极大的用水压力。并且,这种大水漫灌式的“浆洗”法并非一劳永逸,几年后还需要再次冲洗。这段文字意在说明( )。
97.2021年,直辖市(北京、天津、上海、重庆)地铁客运量占全国地铁客运总量的比重在以下哪个范围( )。
15.某公益组织计划在两条不相交的道路两旁栽满白杨树(道路两端均要栽树),两条道路的长度比为3∶5。若每隔4米栽一棵白杨树,则少1580棵;若每隔5米栽一棵白杨树,则多280棵,那么该公益组织提供的白杨树为( )棵。
43._______________。相对于公路运输,“慢火车”能够提供更大的货物运量,并且保障了零散的、点对点的交通需求,让人们与其他地区的货物交换成为可能。“慢火车”还让山村孩子拥有外出求学的机会,帮助农户将自己生产的农产品带到更远的地方进行交易,让村民实现在县城就医的愿望,创造了多个村落村民之间的交流机会,促进了生产技术经验的交换和文化生活水平的提高。下列填入画横线部分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98.以下城市中,2021年末平均每条运营的地铁线路配属地铁列车数量最多的是( )。
42.有学者曾提出跨文化传播中需要注重的策略,主要观点如下:(1)传播是个体的认知过程;(2)文化是人们心中关于信念与价值观的体系;(3)跨文化传播是个体遭遇不同文化信仰与价值观的一个过程,因此会产生文化冲突;(4)心理因素(个性、焦虑、犹豫、偏见、刻板等等)会影响跨文化传播过程;(5)只要确定心理变化与传播行为之间的联系,跨文化传播便能够预测和控制;(6)跨文化传播能力应涉及消除民族优越感和一些刻板观念,懂得宽容与理解。据此,进行跨文化传播应侧重采取的策略不包括( )。
48.据司马迁《史记》记载,汉高祖刘邦在都城招待文武百官,在谈及刘邦与项羽的区别时,百官纷纷夸赞刘邦大仁大义。刘邦则说自己运筹帷幄不如张良,守国安民不如萧何,领军打仗不如韩信,只是能合理地使用他们三位俊杰,所以能得天下(“三位皆人杰,吾能用之,此吾所以取天下者也”)。这段历史,恰如其分地证明了一句古话,即( )。
81.W市的市民大多希望政府能采取措施提供更多、更高质量的文化产品和服务,但当需要市民们为相关产品和服务“买单”时,许多市民都认为即使他们不出钱也能享受到这些产品和服务,不愿支付相关费用。以下( )如果为真,能作为上述论证成立所需的前提。
53.如今“和合”思想作为中华文明的精神魂魄,经过漫长历史时段的演化,早已浸润和沉积在民族文化的各个方面各个层面:就人与自然关系而言,“和合”思想已转化为“天人合一”观念,成为中华民族延续至今的自然观;_____________,“和合”思想已嬗变为“和为贵”观念,成为中华民族进行族群融合和社会建构的民族观;_____________,“和合”思想已具象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观念,成为国人约束和规范自身行为的伦理观;_____________,“和合”思想已浓缩为“正心诚意”观念,成为国人安身立命的义利观;_____________,“和合”思想已上升为“协和万邦”、“天下大同”观念,成为国人对外交往的和平观。根据文段,下列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①就人与自身关系而言②就人与社会关系而言③就文明与文明关系而言④就人与人关系而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