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服

购物车

APP下载

扫码下载金标尺教师APP

回顶部

搜题
APP下载

扫码下载金标尺教师APP

单选题 3.少年时期的学生,抽象思维有了很大的发展,但经常需要具体的感性经验做支持;青年时期的学生抽象思维居于主要的地位,能进行理论的判断,富有远大的理想,关心未来的职业。这说明教师教学应该关注个体身心发展的( )特征。

A

阶段性

B

个别差异性

C

不平衡性

D

互补性

正确答案 :A

解析

【金标尺解析】本题考查个体身心发展的一般规律。
个体身心发展具有阶段性,个体的发展是一个分阶段的连续过程,前后相邻的阶段是有规律地更替的,前一阶段为后一阶段的过渡做准备,个体在不同的年龄阶段表现出身心发展不同的总体特征及主要矛盾,面临着不同的发展任务。题干中表述的少年时期和青年时期两个阶段思维不同,发展重点不同,正是身心发展的阶段性的具体表现。
B项:由于受遗传、环境和教育等因素的影响,儿童身心发展存在着个别差异,个别差异性在不同层次上存在。从群体的角度看,首先表现为男女性别的差异;不仅是自然性别上的差异,还包括由性别带来的生理机能和社会地位、角色、交往群体的差别。其次,从个体角度看,个别差异表现在不同个体身心的所有构成方面,其中有些是发展水平的差异,有些是心理特征表现方式上的差异。个别差异性强调不同个体和群体有所不同,不符合题意,故排除。
C项:不平衡性,具体表现为:一是,个体内部同一方面的发展在不同的年龄阶段是不均衡的;二是,个体内部不同方面在不同发展时期具有不平衡性,即有的方面在较早的年龄阶段已经达到较高的发展水平,有的则要到较晚的年龄阶段才能达到较为成熟的水平。不平衡性强调个体身心发展的速度问题,不符合题意,故排除。
D项:互补性反映出个体身心发展各组成部分的相互关系。一方面是指机体某一方面的机能受损甚至缺失后,可通过其他方面的超常发展得到部分补偿;另一方面,互补性也存在于心理机能和生理机能之间。不符合题意,故排除。
故本题答案为A。

相关题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