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标尺教师APP
考教师 金标尺
请使用微信扫描二维码,登录金标尺教师
A
刺激泛化
B
刺激恐惧
C
刺激分化
D
联想
正确答案 :A
解析
刺激泛化是指人和动物一旦学会对某一特定的条件刺激做出条件反应以后,其他与该条件刺激相类似的刺激也会引发其条件反应。例如,曾经被大狗咬过的人,见到小狗也会产生恐惧。刺激分化是指通过选择性强化和消退使有机体学会对条件反射和与条件反射相类似的刺激做出不同反应的过程。
相关试题
实习作业法的优点在于,通过将书本知识运用于实际,把理论与实践结合起来,并且在这样的过程中有效提高各种能力。
陈老师是小学一年级的班主任,近期,陈老师发现有部分学生热衷观看卡通片,而且模仿片中反面人物的行为,结果导致学生中口角甚至打架等不良品德和行为的发生。为了避免此部卡通片的消极影响,根据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应采取的适当做法是( )。
对于上课讲话的学生, 教师可以将其赶出教室, 因为这是教师的权利。
38.按照马克思主义观点,教育起源于( )。
教育不直接创造物质财富,所以教育是消费事业,是公益事业。
美国教育心理学家奥苏伯尔认为学生的学习主耍是有意义的接受学习。
思维能力是智力的核心。
影响迁移的主要因素有( )
第一部分单选题(共30题,每小题1分)年度主题为“创新发展 数说未来”的2019数博会将于5月26日至29日在( )举行。
关于师生关系的理论,“儿童中心论”认为儿童在教育过程中处于中心地位,其代表人物是( )。
5.教师对学校教育教学、管理工作和教育行政部门的工作提出意见和建议,通过学校党组织参与学校的民主管理。
10.斯金纳认为,学生听到上课铃声后迅速安静坐好的行为属于操作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