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标尺教师APP
考教师 金标尺
请使用微信扫描二维码,登录金标尺教师
√
对
x
错
正确答案 :错
解析
【金标尺解析】本题考查记忆——记忆的概念。
记忆是人脑对经验过事物的识记、保持、再现或再认,它是进行思维、想象等高级心理活动的基础。识记是指通过对事物的特征进行区分、认识并在头脑中留下一定印象的过程。再认是过去经历的事物重新出现时,能够被识别和确认的心理过程,如选择题、判断题。回忆是指过去经历的事物不在眼前,在头脑中的再现过程。如在回答教师的提问时,学生要把头脑中所保持的与该问题有关的知识提取出来,这种提取过程就是回忆。学生在做问答题时主要是回忆环节的体现。
故本题说法错误。
相关试题
10.下列选项中,不属于发散思维的是( )。
2.学生根据课文《夸父逐日》描述想象出夸父的模样,这属于( )。
5.( )是人脑对客观事物本质与事物之间内在联系的认知。
1.下列属于再造想象的是( )。
15.学生掌握了合并同类项的法则,并能熟练运用法则进行合并同类项的运算,表明学生的思维具有( )。
6.想象是对大脑已有的表象进行加工改造而形成新形象的过程,其功能包括( )。
9.鲁迅小说中的人物,往往嘴在浙江,脸在北京,服装在山西,反映了想象的( )加工方式。
12.小明在一篇作文中,创造了一个英雄人物,这种现象属于( )。
5.小学生的思维特点是以直觉行动思维为主。
24.听到“月落乌啼霜满天”诗句,头脑中出现相关的图像属于再造想象。
6.言语是社会现象,是心理学研究的对象。
7.人类思维可以从不同角度进行分类,根据思维探索目标的方向不同,可以把思维分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