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标尺教师APP
考教师 金标尺
请使用微信扫描二维码,登录金标尺教师
A
社会关系
B
社会舆论
C
传统习惯
D
人类自我意识
正确答案 :A
解析
本题考查道德产生的条件。道德产生的客观条件是社会关系。D项是主观条件。
相关试题
“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是中国共产党和各民主党派合作的基本方针。( )
5. 根据我国《民法通则》规定,公民从满八周岁起到死亡时止,具有民事权利能力,依法享有民事权利,承担民事义务。( )
34.“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这句话出自( )。
84.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中,坚持党的领导是核心,是实现和平统一的基础和前提。( )
56.民法的基本原则包括( )。
12.下列关于公文的文面格式叙述,错误的是( )。
假如你是一名班主任,要做好学生工作的前提和基础是( )。
25.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对涉及本人的考核结果、处分决定等不服的,可以按照国家有关规定申请复核、提出申诉。( )
37.在小学二年级的课堂,有些过分焦急的学生不举手就回答老师的问题,这时老师可以不理会他们,点那些举手的学生起来回答问题,老师这么做的原理是( )。
上课时,学生被突然飞进来的小鸟所吸引,这种心理现象是( )。
判处死刑缓期执行的,在死刑缓期执行期间,如果没有犯罪,二年期满以后,减为无期徒刑。
基层人民法院管辖的刑事案件适用简易程序审判须满足的条件包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