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标尺教师APP
考教师 金标尺
请使用微信扫描二维码,登录金标尺教师
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36~40题。
随着城镇化快速发展,“乡土中国”正加速向______演进,“流动”成为当代社会的显著特征。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显示,2020年我国流动人口总量达到3.76亿,较2010年增长了69.73%。人口的流动不仅仅意味着人力资源的区域优化,更带来消费、信息、资金等各种市场要素的重新配置,由此形成的活力与动力,成为推动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因素。与此同时,人口大规模流动,也对各地的社会治理,特别是基本公共服务供给提出更高要求。
随着全面放开中小城市落户、特大城市积分制落户、随迁子女异地中高考、身份证等证件异地办理、跨省异地就医住院费用直接结算等政策的推行落地,各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显著提升,流动人口的权益得到更好保障。2021年,我国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到64.72%,户籍人口城镇化率提高到46.7%。其中,户籍人口城镇化率提高幅度高于常住人口城镇化率提高幅度0.83个百分点,“十三五”以来两个城镇化率首次缩小差距。这也表明,更多的流动人口享受到了更多更好的城镇基本公共服务。
然而,不可否认的是,针对流动人口的基本公共服务供给还存在诸多痛点和堵点。比如,一些地方积分制落户政策有待优化,部分城市落户门槛过高,存在“一户难求”现象;一些城市特别是大量的中小城市教育资源存在较为严重的不充分、不平衡问题,流动人口子女上学“一校难求”;异地就医备案服务、跨省异地就医直接结算等仍存在一些盲区和堵点;针对流动人口的住房租赁、保障以及养老等服务还很不充分,等等。这些问题,一方面导致农业转移人口难以融入城市,影响了流动人口对美好生活的期盼,另一方面也制约了各种要素的畅通流动和有效配置,影响着经济社会的持续健康发展。
提质“流动时代”公共服务,最根本的是要落实常住地政府责任,健全常住地提供基本公共服务制度。各地政府不仅要用好人口流动带来的人力资源红利,更要承担好提供基本公共服务的底线职责。从根本上而言,就是要消除目前按照户籍人口供给基本公共服务的弊端,在规划、用地、投入和教育、医疗、住房、养老等基本公共服务供给的各个环节、各个方面。按照常住人口规模予以政策保障和资源配置。要把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就学、跨省异地就医直接结算、城市流动人口住房租赁与保障等流动人口的急难愁盼事,作为优先解决事项。要加强立法保障,强化考核监督,从法治化、制度化层面着力,督促常住地政府落实基本公共服务供给责任。要完善数字经济治理,加强数据互通互联,疏通数据堵点,让数据多跑路、让百姓少跑腿,切实提升流动人口异地办事的便利化程度,用数据赋能社会治理和人民生活。
A
直接目的
B
重要手段
C
核心内容
D
工作模式
正确答案 :B
解析
B 【解析】细节理解题。定位第四段,由“要完善数字经济治理,加强数据互通互联,疏通数据堵点,让数据多跑路、让百姓少跑腿,切实提升流动人口异地办事的便利化程度,用数据赋能社会治理和人民生活”可知,完善数字经济治理是提质城市公共服务供给的一项重要举措,对应选项,B项“重要手段”符合文意,当选。A、B、C三项均无中生有,排除。故本题答案为B项。
相关试题
71.下列选项中,不是出自南宋“永嘉四灵”作品的是( )。
95.2021年市场交易额同比增速超出全年平均值的共享经济领域有( )个。
一、图形推理。共5题。请从所给的四个选项中,选择最合适的一项,使之呈现一定的规律性。41.请从所给的四个选项中,选择最合适的一个填入问号处,使之呈现一定的规律性。
44.把下面六个图形分为两类,使同一类具有相同的特征,下面分类正确的是( )。
36.根据文意,填入文中划线处最恰当的是( )。
24.“内容为王”的理念在网络版权领域日益普及,创作者与投资者舍得在内容创作和产品制作上花时间下功夫,精雕细琢、精益求精,产品质量明显提升。优秀的网络原创作品无论思想性、艺术性还是观赏性都有了巨大进步,网络文化产品逐步摆脱了模仿抄袭、低质幼稚、粗制滥造的标签。精品力作的不断涌现,成为我国网络版权产业活力充沛的标志。该文段主要说明了( )。
27.根据文意,作者心目中这座城的历史赋予它的品格特征是( )。
肌肉训练有哪些好处?肌肉训练的好处之一,在于肌肉训练比有氧运动更有助于预防心脏病。美国爱荷华大学一项大型研究表明,只要保证每周约一小时的肌肉训练,就可以降低40%到70%患心脏病的风险。另外,根据“世界有氧运动之父”肯尼斯·库珀博士的经验和库珀有氧运动中心的大量研究,随着年龄的增长,我们的肌肉张力和力量与年龄成反比,在慢慢走下坡路,此时要想抗衰老,肌肉和力量的训练很重要。 紧接在这一文段后面最有可能讨论的内容是( )。
33.文中提到了 “甘戈特里波” 的不同特征有( )个。
45.下列图形中不能够由题干图形折叠而成的是( )。
37.文中引用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重点是为了强调( )。
72.下列有关声音的说法,错误的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