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标尺教师APP
考教师 金标尺
请使用微信扫描二维码,登录金标尺教师
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36~40题
电力系统是一个复杂系统,电源电网、负荷储能、市场机制、政策体制等重要组成部分之间相互作用,相辅相成保障系统的稳定安全运转。构建以新能源占比不断扩大的新型电力系统不仅需要在技术层面对“源网荷储”各个环节重塑。更重要的是充分调动和发挥政策体制、市场机制、精心规划的支撑引领作用,推动各环节相互配合协调,才能事半功倍。
从煤电转型为例,在储能技术实现大规模部署、具备足够调节能力以前,迫切需要煤电转变职责,使煤电由主力型电源向提供可靠容量、调峰调频等辅助服务的调节型和支撑型电源转变。而_______________是为应对系统的不时之需准备的,往往是备而不用。这意味着煤电利用小时数的大幅降低和机组运行成本的提高。在相当一部分煤电业务深陷亏损泥潭的大背景下,煤电向调节支撑型电源转型实际落地,需要考虑深化电力市场化改革,强化容量服务市场,并适时引入包括容量电价在内的成本消纳机制。
此外,推动煤电向调节型和支撑型电源转型,仅仅是煤电长期转型逐渐淡出电源组合的第一步,在此基础上还需对煤电转型制定一个长期规划,平衡好“短期保供”与“长期碳中和”之间的关系。这一规划需要考虑发展储能和需求侧响应等灵活性资源,并推动区域电网之间更好的互联互通,以逐步替代煤电系统灵活性,最终实现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清洁、高效、安全电力系统的构建。
煤电转型的例子说明,构建新型电力系统却是一个系统重塑的过程,涉及技术,市场和政策等不同领域。由于治理对象的多元化,不可避免地涉及多个治理主体,其中既包括各地方政府相关工作部门和上级主管机构,也包括发电和电网企业,相关企事业单位等利益相关方。而不同主体又往往追寻不同价值目标,包括经济效益、社会发展、能源安全、节能减排、环境保护等。这些价值目标之间相互未必协调,甚至可能会相互矛盾。一旦把握不好,不仅电力结构转型的脚步会放缓,甚至会威胁电力供应的安全稳定。
推动电力结构从“以煤为主”向“清洁化、多元化”转型,是实现中国能源转型的重要依托。构建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是一个跨越生产端到消费端,从南到北,从东到西,涉及电力系统方方面面的过程。这不可能通过各省市,或各电力企业独立完成,必须依托产业和社会各利益相关方协同作战。而实现协同作战,需要的不仅是自上而下的指标牵引,更重要的是贯穿电力产业的协调机制,推动跨部门跨地区在电力转型过程中通力协作,形成合力,避免各自为战,相互掣肘。
A
储能技术装备
B
主力型电源
C
调节支撑服务
D
煤电资源市场化
正确答案 :C
解析
C 【解析】语句填充题。根据横线所在句子在的“而”可知,句子的重点落脚点在横线所处的句子,且再根据横线后的“这意味着”可知,该句引导的句子是在对横线处的进一步说明,因此“这意味着”引导的句子与横线句子话题表述相一致,也就是在讲关于“煤电向调节支撑型电源转型”的话题,对比选项,C项,符合话题一致的原则,当选。
A、B、D三项均不符合话题一致的原则,排除。故本题答案为C项。
【文段出处】《电力结构转型中的治理协同机制与路径》
相关试题
四、定义判断。共5题。每道题先给出一个定义,然后列出四种情况,要求你严格依据定义,从中选出一个最符合或最不符合该定义的答案。注意:假设这个定义是正确的,不容置疑的。66.马太效应,是指一种强者愈强、弱者愈弱的现象,广泛应用于社会心理学、教育、金融以及科学领域。根据上述定义,下列不属于马太效应的是( )。
18.2021年我国数字经济规模已达到45.5万亿元,同比名义增长16.2%,占GDP比重达到39.8%。数字经济具有高创新性、强渗透性、广覆盖性,不仅是新的经济增长点,而且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的支点,可以成为构建现代化经济体系的重要引擎。因此,在全球新冠肺炎疫情冲击和复杂国内国际形势的驱动下,作为“后工业时代”主要经济形式,数字经济要进一步凭借自身与实体经济的有机结合,更好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下列对该段内容理解不准确的是( )。
62. 专家认为,与人类接触使动物的抗捕食者特性迅速丧失。下列选项最能加强专家结论的是( )。
92.2020~2022年,货物出口额中,一般贸易、加工贸易、机电产品、高新技术产品占货物出口额比重逐年下降的有( )个。
99.2020年,在上述民办教育的六个阶段中,在校生人数同比增速最大的两个阶段的在校生人数是同比增速最小的两个阶段的在校生人数的( )倍。
10.已知甲盒中有大小相同的4个红球和3个白球,乙盒中有大小相同的5个红球和4个白球,现从甲、乙盒中各取两个球。则取出4个白球的概率是( )。
12.家庭作为人降生后第一个归属的社会群体,使未成年个体初步掌握母语、形成生活习惯,自然地接受爱与主动地爱,从而奠定人格与个体社会化的初步基础。家庭也是个体最初接触到的社会生活组织形式,决定了个体最初的影响和教育,这种影响和教育又将成为个体继续接受各种形式教育的基础,并将持续终身。 下列对该段概括最准确的是( )。
26.根据文段,下列理解错误的是( )。
34.根据文段,下列推断正确的是( )。
48.四边形:梯形:正方形 正确选项为( )。
20.智能社会是正在生成中的社会形态。有专家认为,智能社会的当下特征主要表现为网络化或数字化,主要标志是人工智能技术在社会生活中的普遍应用,其远期图景则包括人之外的智能体等行动主体的兴起及相应的治理变革。以应对数字化的近期挑战为重心,承启未来智能形态的治理模式,是智能社会治理范式的合理方式。根据该文段,下列对智能社会的理解最不准确的是( )。
智慧教育环境不是一个割裂的教育空间,而是通过网络将学校、家庭、社区、博物馆、图书馆、公园等各种场所连接起来的教育生态系统。学习不应该固定在教室和学校,而应回归社会和生活,发生在任何有学习需求的地方。智慧教育环境下的学习将走向泛在学习。泛在学习不是以某个个体(如传统学习中的教师)为核心的运转,而是点到点的、平面化的学习互联。“泛在”包含三个方面的内涵,即无处不在的学习资源、无处不在的学习服务和无处不在的学习伙伴,最终形成一个技术完全融入“学习”的和谐教育信息生态。这段话主要介绍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