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标尺教师APP
考教师 金标尺
请使用微信扫描二维码,登录金标尺教师
A
实现成本最大化
B
提高社会效益
C
提高人们对家具的审美
D
实现利润最大化
正确答案 :D
解析
83.本题考查微观经济。【选D】在现代市场经济的研究中,参与市场运作的主体是企业和个人,他们的经济行为都具有自身目标,消费者追求的目标是效用最大化,企业追求的目标是利润最大化。故正确答案为D。
相关试题
11.宋代城市繁荣,都城夜市不绝,杂剧、诸宫调、傀儡戏、杂耍等艺术众多而为市民乐见。于元宵、中元等节日,市民更是________,喜观杂剧、百戏及歌舞。面对喧闹的大众文化,俳谐诗没有采取________的态度,而是选择了会通。众多戏剧因素如内容、插科打诨手法与形态融入俳谐诗文创作。第 7 页(共 30 页) 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57.建筑:拱桥:通行
2.从优秀的讲谈类节目中可以看到,对于文艺创作而言,最佳的背景并不是金色的, 而是暖色,以________的形式去表达理想与善良,不做哗众取宠之态,不玩________ 之技,仅仅用诚恳的呐喊与铿锵有力的观点便可成就伟大的力量。 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16.真正的文艺理论不只是要告诉人们文艺是什么和它有什么样的现象与特点,还应当 告诉人们依据是什么,以及怎样来判别文艺的好坏、优劣、高下,什么样的艺术审 美和精神价值才是值得大力倡导和不懈追求的。如果说,基于“实然”维度的关于文艺是什么的理论阐释,主要为人们提供观照文艺现象的认知依据,那么基于“应然”维度的关于文艺应当如何的观念建构,则主要为人们提供理解文艺现象的价值依托。前者构成文艺理论的知识基础,后者则成为它的价值内核,而后者显得更为重要。文艺理论的根本功能不只是要阐释文艺现象、传承文艺知识,更要介入文艺实践,发挥价值导向的作用。 这段文字意在说明:
12.各种人类文明在价值上是平等的,都各有千秋,也各有不足。要了解各种文明的真谛,必须秉持平等、谦虚的态度。如果________地对待一种文明,不仅不能________ 这种文的奥妙,而且会与之格格不入。历史和现实都表明,傲慢和偏见是文明交流互鉴的最大障碍。 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第一部分 言语理解(共25题)本部分包括表达与理解两方面的内容。请根据题目要求,在四个选项中选出一个最恰当的答案。 请开始答题: 1.消费是我国经济增长的重要________。我国有 14 亿人口,是全球最大、最有潜力的消费市场。从趋势看,我国消费水平和品质还有很大提升空间,居民消费优化升级同现代科技、生产方式相结合,________着巨大的增长空间。 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44.双工指两台通讯设备之间,允许有双向的资料传输,可以分为半双工和全双工。半双工的系统允许两台设备之间的双向资料传输,但不能同时进行。全双工的系统允许两台设备间同时进行双向资料传输。根据上述定义,下列涉及全双工的是:
82.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中指出,商品是用来交换的劳动产品,具有( )与价值两个因素,即商品二因素。A.价值量 B.使用价值C.劳动量 D.再次交换
20.国外某教授最近指出,长着一张娃娃脸的人意味着他将享有更长的寿命,因为人们的生活状况很容易反映在脸上。从 1990 年春季开始,该教授领导的研究小组对 1826对 70 岁以上的双胞胎进行了体能和认知测试,并拍下了他们的面部照片。在不知道他们确切年龄的情况下,三名研究助手先对不同年龄组的双胞胎进行年龄评估,结果发现,即使是双胞胎,被猜出的年龄也相差很大。然后,研究小组用若干年时间对这些双胞胎的晚年生活进行了跟踪调查,直至他们去世。调查表明:双胞胎中,外表年龄差异越大,看起来老的那个就越可能先去世。 以下哪项如果为真,最能形成对该教授调查结论的反驳?
3.进入 21 世纪以来,西方史学呈现出“转向”与“回归”________的现象。一方面, 各种“转向”交替显现,如对当前史学影响甚巨的全球转向、空间转向和记忆转向, 以及近年来方兴未艾的情感转向、数字转向、动物转向等。另一方面,各种“回归” 也接踵而至,如长时段的回归、普遍史的回归、观念史的回归、革命史的回归、政治史的回归等,________。 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78.党的二十大的主题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全面贯彻( ),弘扬伟大建党精神,自信自强、守正创新,踔厉奋发。永毅前行。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团结奋斗。
19. 19 世纪中叶以后,由于出版社的组织架构和书籍印刷方式的改变,封面设计变得尤为重要。在 19 世纪末 20 世纪初书籍护封出现之前,带有装饰的布面装帧是我们如今所知的各种封面图形设计的鼻祖。过去,护封一直被视作书籍之外的不值得保存的东西。然而,任何一个时期的护封都如同当时的艺术品一样,能够充分表达那个时代的审美和文化取向。如果按照时间顺序将同一文本的不同版本的封面(护封) 进行排列,我们就会发现,公众对文本及作者的文化取向和态度一直在不断地变化。 这段文字意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