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标尺教师APP
考教师 金标尺
请使用微信扫描二维码,登录金标尺教师
A
正强化
B
负强化
C
惩罚
D
消退
正确答案 :B
解析
【金标尺解析】本题考查学习动机理论——强化理论。
负强化指摆脱一个厌恶刺激,从而增强其行为出现的概率。也就是说,负强化是通过消除令人厌恶的刺激使反应频率增强。题干中丁丁是为了摆脱被爸爸批评这个厌恶刺激,而努力学习,这是负强化的表现,故B项符合题意。
A项:正强化是给予一个愉快刺激,从而增强其行为出现的概率。不符合题意,故排除。
C项:惩罚是当有机体做出某种反应以后,呈现一个厌恶刺激(如体罚、谴责等),以消除或抑制此类反应的过程。不符合题意,故排除。
D项:消退是有机体做出以前曾被强化过的反应,如果在这一反应之后不再有强化物相伴,那么,此类反应在将来发生的概率便降低。消退是一种无强化的过程,其作用在于降低某种反应在将来发生的概率,以达到消除某种行为的目的。不符合题意,故排除。
故本题答案为B。
相关题集
相关试题
按2019年1~5月同比增长趋势进行估算,2020年1~5月该市房地产开发投资约为( )亿元。
3.少年时期的学生,抽象思维有了很大的发展,但经常需要具体的感性经验做支持;青年时期的学生抽象思维居于主要的地位,能进行理论的判断,富有远大的理想,关心未来的职业。这说明教师教学应该关注个体身心发展的( )特征。
一切就像发生在昨天,一切又像过去了一个世纪,时间这个概念,在当下显得特别_____。已经有些记不清,上一次陪伴家人逛街、和朋友聚餐、在球场踢球,到底是在什么时候。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
下列古代书籍及其涉及领域,对应有误的是( )。
9.面对学生沉迷手机这个的问题,学校在管理学生时,下列手段可取的是( )。①在教学楼每层楼设置手机放置柜,每人一个单独地放置位置,课前将手机放置的自己的位置,以实现上课时“人机分离”;②早上入校时,校门口翻包检查,带手机就不让进校园;③让每个班学生通过民主投票决定是否申请成为“零手机”班,同时为每个班级配备纯粹用于通信联络的手机;④制定“手机不进校园规则”,发现手机带进校园的,扣德育积分,同时由班主任代为保管并告知家长,放学时由家长和学生共同拿回手机,家长不愿拿回,则周五放学归还学生。⑤在教室安装 24 小时监控装置,监视学生的一举一动;
从所给的四个选项中,选择最合适的一个填入问号处,使之呈现一定的规律性( )。
10.如果你是朱老师,针对学生沉迷于手机的现象召开一次班会,下列最适合的主题是( )。
乘人之危是指行为人利用对方当事人的急迫需要或危难处境,迫使其作出违背本意而接受对其非常不利的条件。根据上述定义,下列情形不属于乘人之危的是( )。
艺术:生活
32.对经典的质疑不会使经典变得_____,反而有助于公众更加清醒地认识经典的意义所在,并正确对待经典中可能存在的某些_____。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
某班部分学生的空间想象力比较差,为了让所有同学都能学好三视图。王老师在讲解时。总 是会通过叠纸片的方式呈现给同学们,帮助他们更好地还原图形。王老师的教学方法遵循了( )。
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于2022年10月16日至22日在北京举行。这是在全党全国各族人民迈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关键时刻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大会,是一次( )的大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