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标尺教师APP
考教师 金标尺
请使用微信扫描二维码,登录金标尺教师
A
阶级性
B
等级性
C
宗教性
D
民主性
正确答案 :B
解析
【金标尺答案】B。
【金标尺解析】本题考查教育的发展历程。
唐朝的“六学”中的国子学仅收三品以上官员的子女;大学招收五品以上官员的子女,而“二馆”崇文馆和弘文馆则专收皇帝、皇后的近亲及一品相国的儿子。这反映了我国古代社会在统治阶级内部采取森严的等级制。故B项符合题意。
A项:阶级性是在有阶级的社会里反映一定阶级的利益和要求的最本质的社会特性。阶级性偏重于人在社会中的经济地位,如农民阶级、资产阶级。不符合题意,故排除。
C、D项:为干扰选项,故排除。
故本题答案为B。
相关试题
38.实用主义教育学是在批判( )的基础上提出来的。
14.春秋时期的《学记》是罕见的世界教育思想遗产。
35.教育目标的分类中“接受、反应、价值判断、组织、价值观或价值观体系的个性化”属于( )。
63.世界上最早实施义务教育的国家是( )。
47.我国古代的( )认为获得知识主要有“亲知”“闻知”和“说之”三种。
7.英国教育家洛克的《爱弥儿》集中反映了自然主义教育思想。
37.西汉初期实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文教政策体现了教育的( )。
53.张三对“烽火戏诸侯”历史事件十分感兴趣,特别想穿越到现场去看看,如果张三刚好穿越到当时的学校,学生们可能正在学习( )。
32.我国封建社会教育的内容主要是( )。
“教育以人类语言和意识的发展为条件,并且教育从产生之日起,其职能就是传递劳动过程中形成的生产和生活经验”,从教育起源说来看,持有该观点 的是( )。
2.古代西方把“四学”作为教育内容,这“四学”是指( )。
4.孔子的主要教育主张包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