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标尺教师APP
考教师 金标尺
请使用微信扫描二维码,登录金标尺教师
A
前习俗水平
B
习俗水平
C
后习俗水平
D
前道德水平
正确答案 :C
解析
美国心理学家科尔伯格通过“道德两难故事法(海因茨偷药)”来研究儿童的道德发展,提出了著名的“三水平六阶段”理论。其中,他认为,处于后习俗水平(16岁以后)中良心或普遍原则定向阶段(普遍伦理定向阶段)的个体已经认识到了社会规则、法律的局限性,开始基于自己的良心或人类的普遍价值标准判断道德行为。在根据自己选择的原则进行某些活动时,认为只要是动机好的,行为就是正确的,在这个阶段上,他们认为人类普遍的道义高于一切,如生命、人权等。
相关试题
27.某民办幼儿园因安全事故被责令停止招生,这属于( )。
32.加涅认为,最简单的学习类型是概念学习。( )
22.3岁前儿童的玩具、游戏对其认知能力的发展十分重要,该观点属于()。
13.印度狼孩“卡玛拉”的故事主要说明以下哪一种因素对人发展的影响?( )
34.道德是一种社会现象,品德是一种心理现象。( )
四、论述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10分)42.现代教师的主要角色有哪些?
19.前后记忆的内容可能会相互抑制,能解释这一现场的遗忘理论是( )。
8.“为人师表”“身正为范”等表述强调的是教师的( )。
5.对有些家长而言,学校起了照管儿童的功能,这体现了教育的( )。
二、判断辨析题(本大题共6小题,每小题4分,共24分)请判断每小题的正误,在答题卡上题号后的括号内,正确的划上“√”,错误的划上“×”,无论正误,均要说明理由。)31.教师职业是一种专门性职业。( )
15.在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中,特别重视的是( )。
23.小明认为,期末考试没考好是因为自己身体不好导致的,小明的归因方法属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