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标尺教师APP
考教师 金标尺
请使用微信扫描二维码,登录金标尺教师
解析
本题考查运动生理学——活动中人体机能变化规律。
人体在运动过程中,生理机能会发生一系列的变化,这些变化包括六个阶段,即赛前状态、准备活动、进入工作状态、稳定工作状态、疲劳和恢复阶段。
(1)赛前状态。赛前状态的生理变化主要表现在神经系统兴奋性提高、物质代谢加强、体温升高及内脏器官活动増强。赛前反应的大小与比赛性质、运动员的比赛经验和心理状态有关。
(2)准备活动。
①调整赛前状态;克服内脏器官生理惰性。③提高机体的代谢水平,使体温升高。④增强皮肤的血流量有利于散热,防止正式比赛时体温过高。
(3)进入工作状态:“极点”和“第二次呼吸”的产生。
①“极点”:产生的原因主要是内脏器官的机能惰性大,每分吸氧量水平的提高不能适应肌肉活动对氧的需求,造成供氧不足,乳酸积累使血液pH向酸性偏移。
②“第二次呼吸”产生的原因主要是运动中内脏器官惰性逐步得到克服,氧供应增加,乳酸得到逐步清除。
(4)进入稳定状态。
①真稳定状态:在进行中小强度的长时间运动时,当进入工作状态阶段结東后,机体所需的氧可以得到满足,能量供应以有氧代谢供能为主,很少产生乳酸和氧亏。机体氧运输系统的机能越强,稳定状态保持时间越长,反之则越短。
②假稳定状态:在进行强度较大、持续时间较长的运动时,当进入工作状态阶段结東后,机体的摄氧量已达到并稳定在最大摄氧量水平上,但仍不能满足机体对氧的需求,运动过程中氧亏不断增多,无氧代谢供能占优势,乳酸水平升高,血液pH下降,运动不可能持续很长时间。
(5)疲劳。
由运动负荷所引起,主要表现为运动过度而引发身体工作能力暂时性下降,是人体运动到一定阶段出现的一种正常生理现象。
(6)恢复。
阶段为运动中的恢复,运动时能源物质消耗占优势,体内能源物质逐渐减少,各器官功能逐渐下降。第二阶段为运动后的恢复,能源物质和各器官系统的功能逐渐恢复到原来水平。第三阶段为超量恢复,在运动中消耗的能源物质在运动后一段时间不仅恢复到原来水平,甚至超过原来水平,称为“超量恢复”。超量恢复保持一段时间后又回到原来水平。
相关试题
7.维生素D缺乏,可以导致身体发生( )。
23.简述体育教师的工作特点。
四、简答题。(共 5 题,每题 4 分,总共 20 分) 21.简述与健康有关的体能内容。
二、填空题(共 5 题,每题2分,共 10 分) 11.在篮球运动中,持球队员的中枢脚不符合规则的限制而出现持球移动的违例称为________。
5.运动中肌肉会产生酸痛感,这是肌肉产生的( )导致肌肉疲劳。
22.如何做好学校场地器材的合理布局。
14.铅球投掷圈内沿直径为2.135+0.005米,有效落地区角度为________度(保留小数点后两位)。
15.人体最主要的散热途径是___。
3.下面哪种类型的出血最为严重( )。
5.有7支队伍参加篮球比赛,采用单循环制,一共需要比赛( )场。
《学科专业知识》一、单项选择题(共10题,每空1分,共10分) 1.体育课分组教学的形式,一般有分组不轮换和( )。
18.动作速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