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标尺教师APP
考教师 金标尺
请使用微信扫描二维码,登录金标尺教师
A
呆小症
B
侏儒症
C
肢端肥大症
D
巨人症
正确答案 :A
相关试题
34.下列情况中,队员没有可能处于越位位置的是( )。
23. 在体育单元教学中,将全班同学分成几个异质或同质的学习小组进行学习比赛与展示, 教师这种教学安排采用的是( )。
6.我国课余体育训练最常见、最普遍的组织形式是( )。
9.《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2014年修订)》规定的测试项目中,仅限女生的测试项目是( )。
7.慢肌纤维与快肌纤维相比较,其生理特征表现为( )。
5.( )是人们积极地认识、探究或参与体育运动的一种心理倾向,是获得体育与健康知识和技能,促进身心健康的重要动力。
2.下列关于三大供能系统说法错误的是( )。
8.如果守门员在本方罚球区内用手触及同队队员故意踢给他的球,将判给对方踢直接任意球。( )
31.下列不属于体育课课中常规的是( )。
10.体育课运动密度是指一节课中实际上课总时间与什么的比例( )。
五、案例分析题(共20分)36.阅读下面的案例材料,分析应如何解决教学中的实际问题。 伍老师为八年级上了一节教学内容是立定跳远的体育课。刚开始上课时,伍老师采用了传统的集体练习模式,可刚练不到 3 组,就有学生反映:“伍老师,太累……很没劲的……”还有的说:“太单调了!”听到这些话,伍老师立刻想到:对呀!这又不是运动队训练,应该改变一下方法。然后就对学生们说:“那么,我们改变一下方法好吗?”听到伍老师的话,大多数学生表示赞同。之后,伍老师就把学生分成了5组(异质分组),每组安排一名水平较高的学生担任组长,要求各小组在组长的带领下通过尝试性练习—讨论—练习,发挥小组团结协作的精神。通过练习,效果确实不同了,课堂气氛很热烈,许多原来成绩较差的学生最后都能有8~15厘米不同层次的提高。课后,还有学生问:“伍老师,下次课我们还可以这样上吗?” 问题: (1)伍老师一开始采用的教学方法为什么不受学生欢迎? (2)改变教学方法后,教学效果显著提高,这是为什么?
19.在排球运动中当第一个球接发球队获得球权后,该队发球员应由( )队球员发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