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标尺教师APP
考教师 金标尺
请使用微信扫描二维码,登录金标尺教师
A
张骞通西域使中西交通畅通
B
西域都护府的设置保护了商旅往来
C
汉代高度发达的经济文化
D
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建立
正确答案 :C
解析
【事考帮答案】C。 本题考查历史常识。 汉武帝时期,西汉空前强大,经济文化发达,影响力远及欧洲,使得西汉对外的经济文化交流空前繁荣,中国的丝绸经过西北各族,辗转贩运到中亚、印度半岛等地,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张骞出使西域后,汉朝的商人利用便利的中西交通与西域各国进行贸易往来,丝绸之路迅速兴盛起来。所以说西汉繁荣的经济文化,才是丝绸之路兴起的根本原因,张骞出使西域后的便利交通促进了丝绸之路的兴盛。故本题答案为C。
相关试题
73.春夏秋冬︰四季
74.玫瑰:爱情
52.请从所给的四个选项中,选择最合适的一个填入问号处,使之呈现一定的规律性:
80.以下是一个 4×4 的图形,共有 16 个小方格。每个小方格中均可填入一个词。要求图形的每行、每列均填入“爱国”“敬业”“诚信”“友善”4 个词,不能重复,也不能遗漏。根据以上信息,依次填入图形中①②③④处的 4 个词应是( )
36. ①然而,今天的许多口述史确实出现了一些问题 ②在今天的历史学中,口述史已经是一个不可或缺的部分,它对于正史的补充作用是别的史学无法替代的 ③因为许多口述史失去了真实的面目,而口述史最大的价值就在于真实 ④最大的问题是科学性差,可信度差,这当然就导致科研性很差 ⑤口述史为什么有许多变成了演义、猎奇、故事呢 ⑥第一个原因可能是为吸引眼球,另一个原因,则和许多从事口述史记录的人缺少专业的训练和素养有关 将以上6个句子重新排列,语序正确的是:
35. ①中国史前文化的整体格局,应该是以中原为核心,以黄河与长江流域为主体,结合周边地区文化而形成的一个有机整体 ②周围地区虽然文明化进程稍迟,但各具特色,同黄河长江流域乃至中原地区的文化紧密结合在一起,构成一个超稳定的结构 ③这就像一个有多层花瓣的花朵 ④黄河长江流域因为自然环境优越,又紧靠中原周围,文化发展水平甚高,成为整个中华文明的主体 ⑤中原文化的中心地位,既有地理位置方面的原因,也有文化传统方面的原因 ⑥从夏商周、秦汉隋唐直至北宋历代的都城都在中原,中原地区处于稳定的政治中心地位 将以上6个句子重新排列,语序正确的是:
三、根据给定资料,回答问题图1支援农村生产支出和农林水利气象等部分的事业费(亿元)图2支援农村生产支出和农林水利气象等部分的事业费(亿元)图3支援农村生产支出和农林水利气象等部分的事业费(亿元)96.1965年支援农村生产支出和农林水利气象等部门的事业费是1950年的()
23.市政市容委上半年就曾对全市报刊亭开展过整治,包括对破旧报亭进行维修、粉饰;重点治理亭外占道经营行为,拆除私自搭建的各类棚架等。若这类治理还止于“________ ”的话,那动不动就把报亭拆除,只会是 ________ ,制造更多问题。
98.1967年与1966年比较,支援农村生产支出和农林水利气象等部门的事业费()
34.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人的经济行为和社会的经济规律,因此对人性有什么样的假设就会产生什么样的经济学。“经济人”假设是经济学对人性的高度概括,是经济学的逻辑前提。但传统经济学对它做了教条化和绝对化的理解,仅仅研究在资源稀缺条件下静态的、孤立的个人选择。而新古典经济学的症结在于对人性的理解过于单一,没有看到人性是丰富的,并且是在历史中演进着的。因此,经济学必须实现新的转向,从研究既定制度前提下的稀缺资源的最优配置问题转向对人类的合作与冲突机制的研究。这段文字主要说明了:
15.“三山夹两盆”是位于亚洲中国境内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内的一个特殊地形,指的是山脉与盆地相间排列,盆地被高山环抱。其中不属于“三山”范畴的是( )。
有20人修筑一条公路,计划15天完成。动工3天后抽出5人植树,留下的人继续修路。如果每人工作效率不变,那么修完这段公路实际用多少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