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标尺教师APP
考教师 金标尺
请使用微信扫描二维码,登录金标尺教师
四、案例分析题(共8小题,每小题2分,共16分。)
根据下列资料,做答1、2题。
【资料】小学语文课堂上,王老师正在带着学生学习老舍著名的散文《草原》这篇课文。
首先用多媒体播放了腾格尔的《天堂》这首歌曲,播放完之后又用自己曼妙的声音亲自为大家范唱了一遍,然后分别提问学生:“同学们,大家知道这首歌曲的名字吗?有没有同学愿意来为大家唱一唱这首歌曲呢?”王老师邀请了两位同学上台完整地演唱了这首歌曲,针对学生唱得不准确的地方进行了节奏旋律的纠正,并带领全班同学齐唱了一遍整首歌曲。之后,以这样的导语进入了新课的学习:“同学们,这是一首关于草原的歌曲,所以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一篇关于草原的课文《草原》。”然后,王老师利用多媒体展示了关于老舍先生的生平事迹和代表著作等个人资料,并要求学生记住一些重要的个人信息。接下来开始生字词的学习。
首先,教师利用多媒体展示本篇课文的所有认读生字词,逐个为学生讲解拼音或字形结构的重难点之处。并让学生边读边书写这些字词。学习完字词之后,王老师让学生自读课文,边读边勾画出自己认为写得好的句子,并自主思考概括本文描述了哪三幅草原图。几分钟后,学生开始回答。甲同学说:“这篇课文描写了草原的风景和人民两个方面”,王老师皱了皱眉头说到:“你没有听清楚我的问题,我是让你们概括本文描述了哪三幅草原图,你才说了两个方面,不对,而且语言不精练,上课一定要认真听讲,请坐”。随后在王老师的多番引导下,学生终于概括出本文描写了草原风光图、喜迎远客图和蒙汉联欢图三个方面。然后,王教师正准备带领学生逐段分析这三幅图的时候,下课铃声就响了。
A
王老师的导入设计恰当完美地实现了语文课堂与音乐学科的融合
B
王老师在介绍作者背景时没有充分考虑到学生的特点
C
王老师的教学设计缺乏整体课堂规划
D
王老师设计的教学环节是:创设音乐情境-作者简介-字词学习-课文脉络讨论
E
课堂上学生有采用认知策略和元认知调节策略
正确答案 :B C
解析
【金标尺解析】本题考查教学的相关知识
B项:王老师介绍作者背景时单纯地靠老师介绍,并没有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因此,王老师在介绍作者背景时没有充分考虑到学生的特点。说法正确,符合题意。
C项:王老师的教学设计在时间规划方面存在问题,导致预备的教学内容没有按预期完成。说法正确,符合题意。
A项:王老师的音乐导入在时间把控和设计方面存在问题。因此,王老师的导入并未实现语文课堂与音乐学科的完美融合。说法错误,不符合题意,故排除。
D项:王老师的教学设计中关于课文脉络采用的是问答法,而不是讨论法。说法错误,不符合题意,故排除。
E项:课堂上,学生采用了边读边写和勾画的复述策略,没有使用元认知调节策略。说法错误,不符合题意,故排除。
故本题答案为BC。
相关试题
20.认知技能包括智慧技能和认知策略两类。前者是运用习得的概念和规则来调节、控制自己的活动,后者是运用习得的概念和规则加工外在的信息。( )
8.当学会抓握的婴儿看见床上的玩具时,会反复用抓握的动作去获得玩具。当他独自一个人,玩具又较远,婴儿手够不着(看得见)时,他仍然用抓握的动作试图得到玩具,这一动作过程就是顺应。( )
【不定项】6.此案例给我们的启示有( )。
40.下列关于教育法规和教育政策的关系,说法错误的是( )。
4.学校的建筑、教室的布置和校园的环境通常会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这体现了( )的重要性。
5.向少数有心理困扰或心理障碍的学生,开展补救性和矫治性的心理咨询与辅导是学校开展心理健康的主要内容,也可以说是主要任务。( )
8.翻转课堂的课前知识传授环节把学习的自主权和决定权交给学生,教师只提供相应的指导,从这个角度看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充分体现了建构主义的思想理念。( )
【不定项】4.该案例给了我们什么样的启示( )。
26.数学老师在课堂上向学生演示乘法运算时,首先让学生知道乘法运算的目的是求出几个数字的积;其次让学生知道运算的对象是事物的数量;再者让学生知道运算的具体操作程序。按照加里培林的心智技能阶段理论,这属于( )。
6.“富家不用买良田,书中自有千钟粟;安居不用架高堂,书中自有黄金屋;出门莫恨无人随,书中车马多如簇;娶妻莫恨无良媒,书中自有颜如玉。男儿若遂平生志,五经勤向窗前读。”这句话体现的是教育的变迁功能。( )
4.教师劳动所创造的价值并不是以物质化的形式表现出来的,而是作为一种潜在的价值体现在学生身上。这说明教师劳动具有滞后性的特点。( )
13.小学老师通过发小红花的方式奖励学生,这属于示范法的心理辅导方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