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标尺教师APP
考教师 金标尺
请使用微信扫描二维码,登录金标尺教师
解析
(3)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教师出示一副扑克牌,表演“魔术”。教师陈述:我现在取出大王和小王,还剩下52张牌,下面请5位同学上来,每人随意抽一张,不管怎么抽,至少有2张牌是同花色的。同学们相信吗?
5位同学上台,抽牌,亮牌,统计。
教师指出这类问题在数学上称为“鸽巢问题”(板书)。教师说明,因为52张扑克牌数量较大,为了方便研究,先来研究几个数量较小的同类问题。
【设计意图】
通过表演魔术激发学生的兴趣,抓住他们的求知欲,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投入新课的学习。
(二)探索新知
①教师提问:把3支铅笔放到2个铅笔盒里,有哪些放法?请同桌二人动手试一试。哪位同学来说一说结果?
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在黑板上画图表示两种结果:一个放3支,另一个不放;一个放2支,另一个放1支。
教师提问:“不管怎么放,总有一个铅笔盒里至少有2支铅笔”,这句话说得对吗?还有“总有”表示什么意思?
学生自由回答,教师总结:意思是一定有。
教师提问:这句话里“至少有2支”是什么意思?
学生自由回答,教师总结:最少有2支;不少于2支;包括2支及2支以上。
②教师提问:把4支铅笔放到3个铅笔盒里,有哪些放法?请4人为一组动手试一试。
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在黑板上画图表示四种结果:(4,0,0);(3,1,0);(2,2,0);(2,1,1)。
教师引导学生仿照上例得出“不管怎么放,总有一个铅笔盒里至少有2支铅笔”的结论。
教师提问:前面我们是通过动手操作得出这一结论的,想一想,能不能找到一种更为直接的方法得到这个结论呢?小组讨论一下。
学生进行组内交流,再汇报,教师进行总结:如果每个盒子里放1支铅笔,最多放3支,剩下的1支不管放进哪一个盒子里,总有一个盒子里至少有2支铅笔。首先通过平均分,余下1支,这支不管放在哪个盒子里,一定会出现“总有一个盒子里至少有2支铅笔”。这就是平均分的方法。
教师提问:把5支铅笔放到4个铅笔盒里呢?
引导学生分析“如果每个盒子里放l支铅笔,最多放4支,剩下的1支不管放进哪一个盒子里,总有一个盒子里至少有2支铅笔。首先通过平均分,余下1支,这支不管放在哪个盒子里,一定会出现“总有一个盒子里至少有2支铅笔”。
教师提问:把6支铅笔放到5个铅笔盒里呢?把7支铅笔放到6个铅笔盒里呢?…… 你们从中发现了什么规律?
教师引导学生得出“要铅笔数比铅笔盒数多l,总有一个盒子里至少有2支铅笔”的结论。
教师提问:上面各个问题,我们都采用了什么方法?
教师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比较得出“平均分”的方法。
③教师提问:现在我们回过头来揭示本节课开头的魔术的结果,你们能来说一说这个魔术的道理吗?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如果4人选中了4种不同的花色,剩下的1人不管选哪种花色,总会和其他4人里的一人相同。总有一种花色,至少有2人选择”。
【设计意图】
教师通过不断提问,鼓励学生积极主动探索,寻找不同的证明方法。
(三)巩固练习
5只鸽子飞进了3个鸽笼,总有一个鸽笼至少飞进了2只鸽子。为什么?
【设计意图】
教师带领学生整体回顾所学知识,加深印象。
(四)小结作业
小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新的收获呢?
作业:11个鸽子飞进4个鸽笼,总有一个鸽笼至少飞进了3只鸽子。为什么?
【设计意图】
教师通过让学生谈收获来培养学生对知识的整理、归纳、概括的能力,同时培养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通过布置的作业题,学生进一步理解"鸽巢问题”,使学生的思维在练习中得到发展,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锻炼。
相关试题
9.王洋在听完一节精彩的语文课后,自觉地投入下一节数学课的学习。这体现的注意品质是( )。
23.简述教学实施的基本环节。
10.李老师在教学生区分形近字“渴”“竭”“竭”“谒”时,将四个字相同的右半部分用白色粉笔写出,相异的左半部分用彩色粉笔标出。李老师运用了知觉的( )。
18.在一次数学模拟考试中,成绩很差的小刚比之前有所进步。老师为了肯定小刚的进步,鼓励他再接再厉,评选小刚作为本季度的“进步之星”。该老师运用的评价是( )。
(2)如指导小学生学习,试拟定教学目标。(10分)
(2)如指导中年段小学生学习,试拟定教学目标。(10分)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字母按要求涂黑。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1.“既追求让所有人都受到同样的教育,又追求教育的自由化”体现的教育特点是( )。
5.刘老师在班级管理中注意听取学生的意见,她在教室专门放了记录表,让学生可以写下对班级的各种建议,并且在班会上与同学们就某些建议进行集中讨论。刘老师的班级领导方式属于( )。
(2)结合材料分析教师在进行课堂提问时应注意哪些问题。(10分)
(3)依据拟定的教学目标,设计教学过程并说明理由。(20分)
20.某学校在英语教学上实行“走班制”,即先通过摸底考试,将学生的水平分为A、B、C三个层次,并根据这一结果将学生编入不同的教学班,教师根据学生的能力水平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这种教学组织形式是( )。
根据上述材料完成下列任务:(1)设计本次口语交际和写作课的教学目标。(10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