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标尺教师APP
考教师 金标尺
请使用微信扫描二维码,登录金标尺教师
A
儿童知、情、意、行诸因素统一发展的规律
B
儿童在活动和交往中形成思想品德的规律
C
儿童思想内部矛盾转化的规律
D
儿童的思想品德形成的长期性和反复性规律
正确答案 :D
解析
【金标尺教师答案】D。解析请去金标尺教师APP-课程栏,教育科目模考解析讲座观看
相关试题
42.教师职业道德的核心是( )
10.对于侵犯未成年人合法权益的行为,可以提出检举或者控告的主体有( )。
35.在间歇强化条件下,行为反应的特点是( )。
26.考试时,某同学由于紧张导致想不起来已学过的知识。心理学中对这种现象进行解释的理论是( )。
36.有些课题主要包含高度结构性的知识和技能(如数学、物理、化学、语法等),如果教学目标是要求学生尽快掌握这些知识和技能,则宜采用( )。
25.初中生小张的学习动机是为了取得一个好的成绩,将来有一份好的工作;小王的学习动机是为了获得老师的表扬和父母的奖励。两位同学的学习动机分别属于( )。
3.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的《大教学论》世界上第一部以教育为专门研究对象的著作,它对教育学说的影响主要表现在( )
19.在制定教学目标时强调要具体、明确、可观测、可量化可的形式来表达教学目标,明确告诉人们学生的学习结果是什么,这属于( )。
15.教育本来应该是促进民主平等的重要途径,但实际上教育复制了原有的社会关系再现了社会的不平等。这属于教育的( )。
二、单项选择题(共45小题,每小题1分,共45分。每小题仅有一个选项是正确的,请选择你认为正确的答案。)I.“能不能接受教育和接受什么样的教育是区别社会地位的标志”,这体现了古代教育( )的特征。
9.小丽和小明是同班同学。小丽是品学兼优的好学生,希望老师能够讲述一些课本以外的知识。小明学习稍吃力,希望老师能够多讲一些习题多做练习。尽管两名同学对老师的要求不同,老师选择按照教学大纲的要求,在保证课堂进度的同时适度练习,同时让学生学到课本以外的知识。这个案例体现了教育目的的( )
2.提出“把一切事物教给一切人”“一切儿童都可以教育成人”“一切男女青年都应该进学校”的欧洲近代教育家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