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标尺教师APP
考教师 金标尺
请使用微信扫描二维码,登录金标尺教师
A
学生是自我发展的主体
B
学生是接受教育的主体
C
学生是享有基本权利的主体
D
学生是享有受教育权的特定主体
正确答案 :A
解析
【金标尺答案】A
【金标尺解析】本题考查对教学——教学过程的基本规律。
题干中,同学们晚自习的高自觉性和自我管理能力,正是他们作为自我发展主体的体现。他们能够在没有老师直接监督的情况下,自觉地完成学习任务,并合理安排自己的学习和休息时间。故A项符合题意。
B项:学生是接受教育的主体。虽然学生确实是接受教育的主体,但这个选项没有直接体现孙老师教学日志中的关键信息,即同学们的自觉性和自我管理能力。不符合题意,故排除。
C项:学生是享有基本权利的主体。这个选项虽然正确,但它与孙老师的教学日志内容没有直接关联。题目中并没有涉及学生的基本权利问题。不符合题意,故排除。
D项:学生是享有受教育权的特定主体。同样,这个选项虽然正确,但它也没有直接体现孙老师教学日志中的关键信息。题目中并没有特别强调学生的受教育权问题。不符合题意,故排除。
故本题答案为A。
相关题集
相关试题
94.班主任李老师发现学生小刘在课堂上经常心不在焉,经常偷偷看课外书籍,在与小刘谈话时,小刘坦言自己对课堂学习不感兴趣,更喜欢阅读自己感兴趣的书籍,而且强调自己日常的成绩并没有下降。假如你是李老师,你认为下列回复最为恰当的是( )
无论走到哪里,故乡的羊肠小道、蜿蜒小河永远回荡在记忆深处。对很多人来说,地名不仅仅是经纬线交织的地理符号,更是伴其成长的印记。地名兼具指称性与历史性,是一方水土、一片地域的“名片”,也是历史文化的重要载体、生产生活的基础信息。一个个地名,不仅承载着地与人、地与事、地与物的种种关系,还蕴含着丰富的文化意象和情感价值。这段文字认为地名应当视作( )。
下列有关于中国20世纪早期学制的说法,正确的是( )
赫尔巴特将道德教育视为教育的必要目的,认为只有贯彻这一目的才能培养出合格的社会成员,这是( )的体现,与我过教育目的精神中的( )不谋而合。
夜空:繁星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指出,要( ),充分利用综合成本相对较低的优势,主动承接超大特大城市产业转移和功能疏解,夯实实体经济发展基础。
药物滥用问题日趋严重,会导致更多社会问题。比如美国药物滥用和心理健康服务管理局的报告显示,2023年美国18周岁及以上的成年人中约有5870万人报告称患有精神疾病,其中不乏因药物过量而导致精神异常的人。这些在精神方面的异常需要医疗卫生系统支付更多费用来医治,造成了高额的非必要开支。这段文字旨在强调药物滥用问题的( )。
2024年12月,自然资源部发布消息,截至2024年11月,全国累计已有24个省(区、市)建立了( )个跨省流域生态保护补偿机制,我国一半左右的森林、草原已纳入补偿范围。
框架效应是指同一问题的不同表述方式导致人们做出不同决策或判断的现象,此时问题的本质是不变的,但人们可能因为听到不同表述时出现理解错误、产生情绪变化等原因表现出不同的反应,最终导致做出不同的选择。根据上述定义,下列成语典故的本义(或引申义)体现了框架效应的是( )。
画家:画笔
春秋战国时期,诸子百家争鸣,对教育理念多有涉猎,其中( )尤其注意思维能力训练教育,主张以“方不彰”的推理方式获取知识。
在心理学研究中,行为观察被认为比问卷调查更有启发性。因此,心理学家通过行为观察能够比通过问卷调查获得更深入的理解。上面的论证依赖于下列哪一个假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