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标尺教师APP
考教师 金标尺
请使用微信扫描二维码,登录金标尺教师
√
对
x
错
正确答案 :错
解析
阶段性是指个体在不同年龄阶段表现出身心发展不同的总体特征及其主要矛盾,在不同的发展阶段面临着不同的发展任务。不平衡性有两个表现。一是:同一方面的发展在不同的年龄阶段是不均衡的,二是:不同方面在不同时期具有不平衡性。题干中的描述不同时期发展速度不一致,是不平衡性的表现。故本题说法错误。
相关试题
3.“人皆可以为尧舜”,教育就是修养、启发、唤醒、引导人的善性,以此为理论依据的教育论是( )。
4.人只有通过学校教育才能成为一个人,人是教育的产物。( )
3.列谚语或故事中,哪些体现了环境对人发展的作用( )。
4.传统的学校教育是“金字塔形”的等级制教育。( )
19.“严师出高徒”等谚语在我国很流行,这是( )对人们的教育方式选择潜移默化的结果。
1.有人大器晚成或少年英才,有人长于数理运算或善于言辞,这是指身心发展的哪一特性?( )
22.中国传统文化的价值观念倾向于厚古薄今,时常感慨“今不如昔”,倡导“法先王”,教育上推崇“上所施而下所效”。这体现的教育价值观是( )。
25.( )是学校中物质文化、制度文化和精神文化的统一体,是经过长期实践形成的。
24.下列关于人力资本理论的表述,错误的是( )。
20.晋代傅玄的“近朱者赤,近墨者黑”,体现了环境因素对人的影响,与其思想相同的是( )。
18.关于人的发展,下列观点不正确的是( )。
21.孔子学院在国外的开设,让更多的外国国民“学习汉语,了解中国,喜欢中国”这说明教育可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