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标尺教师APP
考教师 金标尺
请使用微信扫描二维码,登录金标尺教师
A
按局部和整体分,可分为局部疲劳和整体疲劳
B
按运动方式分,可分为快速疲劳和耐力疲劳
C
运动性疲劳可以分为心理疲劳和身体疲劳
D
关于运动性疲劳的产生机制有不同的解释
正确答案 :A B C D
解析
ABCD
本题考查运动生理学——运动性疲劳。
按身体整体和局部可分为整体疲劳和局部疲劳。整体疲劳是指由于运动使全身各器官机能水平下降而导致的疲劳;局部疲劳是指身体的某一局部由于运动而使机能水平下降。按运动方式可分为快速疲劳和耐力疲劳。快速疲劳是指短时间剧烈运动而形成的疲劳;耐力疲劳是指强度较小、时间长的运动而形成的疲劳。运动性疲劳在人体中可以分为躯体性疲劳和心理性疲劳。躯体性疲劳是由身体活动或肌肉活动引起的,可分为全身的、局部的、中枢的、外周的等类型。心理性疲劳是由于心理活动造成的一种疲劳状态。运动性疲劳的产生机制:衰竭学说、堵塞学说、内环境稳定性失调学说、保护性抑制学说、突变理论、自由基损伤学说。故ABCD项符合题意。
故本题答案为ABCD。
相关试题
5.请简述运动中止血的方法。
33.下面物质中,对人体生理功能有调节作用且不提供能量的物质是( )。
5.营养素是维持生命活动和健康最根本的物质。( )
7.人体运动的能源物质包括( )。
12.运动性贫血的原因是( )。
8.过度训练是运动训练中必然要出现的一种生理状态。( )
4.人体在短时间大强度的径赛运动后,由于立即停止运动所引起的休克属于( )。
6.下列不是人体中水的功能的是( )。
35.体育锻炼后,适当补充( )有利于缓解肌肉酸痛,减轻疲劳,增强体质。
7.下列哪种损伤属于挫伤?( )
13.下列不属于健康分组依据的是( )。
37.在年轻人运动猝死的病例中,( )所占比例最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