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标尺教师APP
考教师 金标尺
请使用微信扫描二维码,登录金标尺教师
A
内部言语阶段
B
认知定向阶段
C
物质化活动阶段
D
无声外部言语阶段
正确答案 :D
解析
【金标尺解析】本题考查心智技能形成阶段理论。
加里培林将心智技能的形成过程划分为五个阶段,即动作的定向阶段、物质活动或物质化活动阶段、出声的外部言语活动阶段、无声的外部言语阶段和内部言语活动阶段。其中,无声外部言语阶段活动的完成是以不出声的外部言语来进行的,即此时以声音表象、动觉表象为支柱进行智力活动。因此,能够“默读”的学生处于无声外部言语阶段。故 D 项符合题意。
A 项:内部言语阶段——智力活动简化、自动化,不需要意识的参与而进行智力活动的阶段。不符合题意,故排除。
B 项:认知定向阶段——准备阶段,学生通过了解、熟悉动作,从而了解做什么和怎么做,从而在头脑中建立起动作的定向映象。不符合题意,故排除。
C 项:物质化活动阶段——借助于模像等媒介,让学生亲自操作。不符合题意,故排除。
故本题答案为D。
相关试题
11.好老师的道德情操最终要体现到对所从事职业的忠诚和热爱上来。( )
7.针对此案例,下列说法正确的有( )。
47.在玩捉迷藏的游戏时,丽丽没有找到合适的藏身之处,被斌斌抓住了。丽丽说:“我还没藏好,你不能抓我。”不愿意认输。斌斌说:“我们做游戏前约定好了数到10开始找,你自己没藏好,不能怪我。”由此可推知,丽丽的品德发展处于( )阶段
7.关于物质奖励与学习动机的关系,以下说法正确的有( )。
8.从此案例中可以得到的启示有( )。
44.朱熹曾经说过:“无一事而不学,无一时而不学,无一处而不学。”这句话体现了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的( )。
33.关于陈述性知识和程序性知识的区别,以下表述错误的是( )。
1.对该老师的教学,以下分析正确的有( )。
9.在教师角色的认识上,符合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是( )。
数学课上,唐老师问了同学们两个问题。第一个问题是“从A村到B村有三条路可以走,从B村到C村有4条路可以走,那么从A村经过B村到C村有多少条路可以走?”第二个问题是“书架上有7种不同的数学书,3种不同的语文书,要在书架上任取一本语文书和一本数学书,共有多少种取法?”随后,唐老师讲解了本堂课的重点“乘法原理”,并通过乘法原理计算出从A村经B村到C村有12条路可以走。讲解完后,同学们也都能根据乘法原理很快计算出第二个问题的答案,即取书的方式一共有21种。在这一案例中,同学们产生的学习迁移更符合以下哪种理论?( )
3.针对此案例,下列说法正确的有( )。
6.该案例给我们的启示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