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标尺教师APP
考教师 金标尺
请使用微信扫描二维码,登录金标尺教师
A
降低运动强度
B
加大运动度
C
立即停止运动,进行休息
D
调整呼吸节奏
正确答案 :A D
相关试题
三、判断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1分,共计10分)1.研究体育课的密度,目的在于最有效地利用上课的时间。( )
19.在排球运动中当第一个球接发球队获得球权后,该队发球员应由( )队球员发球。
30.( )属于体育教学过程的特殊规律。
6.我国课余体育训练最常见、最普遍的组织形式是( )。
8.以下投掷项目,扇形面投掷角度为34.92度的有( )。
10.下列行为不属于过中线犯规的有( )。
15.110米栏,起跑至跨第一栏跑八步时,应把( )放在前起跑器上。
31.下列不属于体育课课中常规的是( )。
7.甲状腺激素分泌不足时,会造成( )。
9.根据协变性原则,个体在对活动结果进行归因时,当自己与别人的成绩相一致时,会把它归于外部的原因;当自己与别人的成绩不一致时,会把它归于内部的原因。( )
7.以下属于运动兴趣的特征的是( )。
五、案例分析题(共20分)36.阅读下面的案例材料,分析应如何解决教学中的实际问题。 伍老师为八年级上了一节教学内容是立定跳远的体育课。刚开始上课时,伍老师采用了传统的集体练习模式,可刚练不到 3 组,就有学生反映:“伍老师,太累……很没劲的……”还有的说:“太单调了!”听到这些话,伍老师立刻想到:对呀!这又不是运动队训练,应该改变一下方法。然后就对学生们说:“那么,我们改变一下方法好吗?”听到伍老师的话,大多数学生表示赞同。之后,伍老师就把学生分成了5组(异质分组),每组安排一名水平较高的学生担任组长,要求各小组在组长的带领下通过尝试性练习—讨论—练习,发挥小组团结协作的精神。通过练习,效果确实不同了,课堂气氛很热烈,许多原来成绩较差的学生最后都能有8~15厘米不同层次的提高。课后,还有学生问:“伍老师,下次课我们还可以这样上吗?” 问题: (1)伍老师一开始采用的教学方法为什么不受学生欢迎? (2)改变教学方法后,教学效果显著提高,这是为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