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标尺教师APP
考教师 金标尺
请使用微信扫描二维码,登录金标尺教师
A
前习俗水平
B
中习俗水平
C
后习俗水平
D
习俗水平
正确答案 :D
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科尔伯格的道德发展阶段理论。科尔伯格采用“道德两难 故事法”研究儿童的道德发展,提出了著名的三水平六阶段的道德发展阶段理论。(1)前习 俗水平(9 岁以下):①服从和惩罚的道德定向阶段:儿童只根据后果来判断行为的好坏, 为了避免惩罚而服从权威人物的命令,尚未具有真正意义上的准则概念。②相对功利主义定 向阶段:以个人的最大利益为出发点来考虑是否遵守规则,通常是为获得奖赏或满足自己的 利益而遵守原则。(2)习俗水平(9-16 岁):③寻求认可定向阶段(好孩子定向阶段):儿 童在进行道德评价时总是考虑他人和社会对“好孩子”的期望和要求,并以此为标准展开思 维和行为,他们认为好的行为是使人喜欢或被人赞赏的行为。④尊重权威和维护社会秩序定 向阶段:儿童更加广泛地注意到维护普遍的社会秩序的重要性,履行个人职责,尊重权威, 强调对法律和权威的服从。(3)后习俗水平(16 岁以后):⑤社会契约定向阶段:个体认识 到规则是人为的、民主的、契约性的东西,当社会习俗或法律不符合公众权益时,就应该修 改。⑥良心或普遍原则(普遍伦理)定向阶段:个体已经认识到了社会规则、法律的局限性。开始基于自己的良心或人类的普遍价值标准判断道德行为。在根据自己选择的原则进行某些 活动时,认为只要是动机好的,行为就是正确的,在这个阶段上,他们认为人类普遍的道义 高于一切。 “学生王明认为,出租车司机违反了交通法则,理应受到处罚”,说明他正处于第四个 阶段尊重权威和维护社会秩序定向阶段,属于习俗水平。D 项正确。A、C 两项均与题干不符, 排除。B 项不属于科尔伯格的道德发展理论中的阶段,排除。 故正确答案为 D。
相关试题
10.教师是一种课程资源。
由于未成年学生属于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或无民事行为能力人。所以未成年学生在学校上学时,由于自身主观过错导致学校财产损失时不用赔偿。
1.教育是培养人的社会活动,教育目的常常带有不同时期的特点,这体现了教育目的的()。
7.针对该案例,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8.依照新课程改革理念教师教学要以学为本,因学教论。
6.该案例给我们的启示是()
1.对该案例中李老师的评价正确的有()。
15.根据埃里克森的理论,初中生心理发展的主要任务是促进勤奋,避免自卑。
14.就认知风格而言,求异思维方式比求同思维方式更好。
40.某校初一住校生周某某天晚上自习时偷跑到网吧玩游戏,第二天继续逃课在外上网10多个小时后,下午猝死在网吧。针对这件事,以下说法错误的是()。
操作性条件反射理论强调行为前的强化。
18.星星参加全国高考,分数刚刚达到普通本科省控线,经过认真分析总结后,他认为这次考试成绩不理想的原因在于自己的努力程度还不够,知识的掌握和运用不好,于是决定再复习一年,争取明年考上重点大学。星星的想法可用以下说法来解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