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标尺教师APP
考教师 金标尺
请使用微信扫描二维码,登录金标尺教师
A
教育功能是博物馆持续发展的核心关键
B
博物馆具有收藏、研究和教育三大功能
C
发挥好博物馆的教育功能具有重要意义
D
博物馆发展的同时功能性也在不断丰富
正确答案 :C
解析
主旨概括题。文段首先通过“阿斯莫林博物馆”引出话题,并指出博物馆在当今新增了教育功能;接着对博物馆的三大功能定位进行了具体说明;随后通过“一个博物馆就是一所大学校”指出博物馆的教育功能可以实现研究成果的转化,进而实现文明互鉴,繁荣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指出教育功能的重要性;尾句对前文进行总结,指出充分发挥教育功能是博物馆强国建设的核心要义之一。因此文段为分总结构,重点在尾句,强调发挥好博物馆的教育功能很重要。对应选项,C项契合文段重点,当选。A项,“博物馆持续发展的核心关键”无中生有,文段并未提及,排除;B项,“收藏、研究功能”非文段重点,文段强调的是“教育功能”,排除;D项,“发展的同时功能性也在不断丰富”表述不明确,文段已经明确说了新增了“教育功能”,且偏离文段核心话题,没有提到文段论述主体“教育功能”,排除。故本题答案为C项。
【文段出处】《发挥好博物馆的教育功能》
相关试题
合乎人类更高层次需求的社会救助,“皆有所养”是不够的,因为人类还有尊严,人的尊严是统领个人权利的核心价值。体面的、合乎人类尊严的基本生活,不仅体现在物质需求,还有精神需要。通俗地说,人不仅要“肚皮”,还要“脸皮”。反窥现实,不论是企业赞助、单位捐赠、政府慰问,都喜欢大张旗鼓地搞捐赠仪式,让领导、捐赠者与受赠人合照、录像,再大肆宣传,不太顾及受赠人的颜面。为了杜绝不合条件者申请救助款,主办单位往往采取将受助人张榜公示、接受举报的办法,让受助者的尊严荡然无存。一些贫困中学生、大学生怕打上贫穷烙印被人瞧不起,干脆放弃申请救助。 这段文字,作者意在强调( )。
书院是中国历史上一种独具特色的文化教育形式,在书院发展的一千多年历史进程中,它不仅是中国文化的象征,更是中国文化向域外传播的窗口。书院之名起于唐代,由最早的修书、藏书的机构,逐步演变为具有教学、研究功能的场所。书院制度在宋代不断发展、壮大、成熟,清代是书院发展的鼎盛时期,无论是穷乡僻壤,还是边陲小镇都可见到书院。不仅如此,书院还随儒学走出国门,在朝鲜半岛生根、萌芽、兴盛起来,对中国文化传播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这段文字主要说明( )。
我国是农业大国,传统农耕文化延续至今已有几千年的历史。垂直农业作为新兴概念,可能一时难以被大众接受。因此,政府应普及与垂直农业有关的知识,让人们真正了解其所生产的绿色健康食品。可以先推出一些小型简易垂直农场,增加人们的认知度,获得社会认同。这类农场既可以作为实验基地,收集动植物的生长数据,培养一些新型作物;也可以作为科研平台,研发相关技术,培养综合技术人才。 这段文字主要讨论( )。
解决科技与经济结合的问题始终是科技体制改革的核心,以往的改革从技术商品化、科技运行机制、组织结构、人事制度等方面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主要着力在微观组织层面。改革进程发展到今天,需要更多地从宏观管理层面思考问题。换句话说,改革已经改到了推动科技体制改革的政府管理者自己头上。政府科技资源配置的理念需不需要转变?对科技活动管理的模式需不需要改变?管理科技活动的组织机构需不需要调整?回答了这三个问题,才有可能解决科技、经济“两张皮”的问题。 这段文字意在说明( )。
在20世纪90年代,地面蜂窝移动通信(GSM和CMDA)和低轨道卫星通信(铱星系统)在全球是竞争关系。虽然地面移动通信从2G到3G、4G和5G得到了快速发展及广泛应用,但只覆盖约20%的陆地面积和6%的地球表面积。由于人类活动空间日益拓展,行业及军事应用愈发广泛,人们对具有覆盖范围广、受地理条件限制小等特性的卫星通信的需求越来越强烈。因此,卫星通信与地面移动通信在5G/6G走向互补关系,共同构建覆盖全球的星地融合通信网络是大势所趋。 这段文字旨在说明( )。
月球是地球唯一的自然卫星,也是人类目前唯一能够抵达的地外星球。在人造卫星之外,利用这颗自然卫星开展对地球的遥感观测,有着诸多的优势和不可替代性。月球表面积远远大于任何的人造卫星,因而在月球上布设遥感器,不用考虑载荷多少、大小、重量等,可同时置放很多不同类型的遥感器,形成主被动、全波段同步观测的能力,对于观测大尺度地球科学现象——全球环境变化、陆海气相互作用、板块构造及固体潮、三极对比研究等会有深入的认识,并有可能观测到先前未知的科学现象。 对上述文字概括最准确的是( )。
今天的青年,有着同先辈们一样的“处处为国家着想”的赤子之心,一样的“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为人民服务中去”的凛然担当。他们享受生活,但同时也勇于担当职责;他们关注个人权益,但同时也懂得尊重集体和他人福祉;他们主张自主选择,但也并不缺乏家国情怀、奉献精神,一样是雷锋精神的坚定拥趸和积极行动者。 本段文字旨在说明( )。
恩格斯在《诗歌和散文中的德国社会主义》一文中,针对所谓“真正的社会主义”的代表人物格律恩对歌德的歪曲进行了批判,提出自己的批评原则。他说,“我们绝不是从道德的、党派的观点来责备歌德。而只是从美学和历史的观点来责备他。”1859年5月18日致斐·拉萨尔信中,恩格斯把这种观点称为文学批评的最高标准。 这段文字的主旨是( )。
在电子传播的时代提倡有纸阅读,也许会被看成一种矫情,从知识传播和阅读效率角度讲,这种阅读也是高成本的,但读书本身不只是单纯的信息输入,而是一种文化生活,拥有丰富的心理探索和绵密的感情体验,这些微妙不可或缺,触屏阅读是一种更便捷更高效的阅读方式,但恰恰因为便捷与高效在某种意义上剥夺了纸质阅读的慢与精细,消化的时间与反刍的机会,冥想的诗意与活在历史中的觉悟,由此可能会遗漏那些被作者放在字里行间的更隐秘和更重要的信息。 这段文字旨在强调( )。
英国一项研究发现,咀嚼行为能激活口腔一种名为Th17的免疫细胞,这种免疫细胞能抵御口腔常见的细菌和真菌感染。研究人员在实验室中给小鼠喂食硬度较高的食物,增加它们进食时的咀嚼次数,结果成功导致小鼠的Th17免疫细胞数量上升,证明了咀嚼行为激活相关免疫系统的效果。与皮肤、肠道等部位的免疫细胞不同,口腔中的Th17免疫细胞的激活机制比较独特,不是因出现细菌被激活,而是通过咀嚼行为被激活,从而引发牙龈中的免疫反应。这段文字主要在说明( )。
哲学的前提批判工作的真实指向究竟是什么?它是从何种特有的视角和方式切入对人的观念和行为的前提,并对之展开内在的而非外在的批判的呢?这是我们理解哲学的前提批判时所必须回答的一个“前提性”问题。哲学前提批判最根本的指向是人的思想观念和生活信念的“界限”,它要消解“思维的规定”与“存在的规定”具有同一性这一似乎不言自明的前提假设,从而呈现一切“思维的规定”不可避免的有限性。“思维”规定与“存在”规定具有同一性,这一信念经常被视为包括经验常识的“真理”、理论知识的“真理”和哲学的“真理”在内的种种认识形式赖以成立的一个基本前提。 这段文字主要介绍的是( )。
与其它生命形式一样,适宜、稳定的自然环境,是人类文明得以存在和延续的重要外部条件,纵观地球生命的进化史,仅仅由于温度、水汽循环或者氧气含量的变化超出了当时地球生命的承受范围,就造成了四次生物大灭绝事件。我们人类的形成历史仅有500万年,在此期间,虽然没有发生过像前四次生物大灭绝那样剧烈的环境变化,但是作为文明程度日益提升的人类,即使拥有了其它生物无法比拟的改造环境能力,却仍然在适应环境上表现出了极大的弱点,比如对温度的耐受性不高、对光照十分敏感、容易因环境的变化引发各种疾病等等,可以说人类在大自然面前仍然非常脆弱。 这段文字主要说的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