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标尺教师APP
考教师 金标尺
请使用微信扫描二维码,登录金标尺教师
√
对
x
错
正确答案 :对
解析
教育法规与教育道德在调整教育关系时,其调整的范围和调整的方法相互之间有所区别,并存在互补的关系;同时,受教育规律和儿童身心发展特征的制约,教育法律规范对教育关系的调整具有局限性,必须受到教育道德的调节。故本题说法正确。
相关试题
中国先秦时期的《学记》是中国乃至世界上最早的一部教育专著。
某小学老师每天下午都会带着同学们去附近散步,看见花,就告诉他们如何区分雄蕊和雌蕊;看见蜜蜂,就告诉他们蜜蜂是如何帮助花朵授粉的。该老师采用的教学方法是( )。
因为回忆某些痛苦的经历会使人感到不愉快,所以与之有关的时间可能更容易遗忘,解释这种遗忘现象的理论是( )。
如果某学生认为,凡是遭到批评的行为都是坏行为,而不会受惩罚的行为都是好行为, 这个学生的道德发展应该处在柯尔伯格所说的( )。
91.人的兴趣一部分受遗传影响,一部分则在后天的生活过程中逐渐形成和发展起来。( )
提出“泛智”教育思想,探讨“把一切事物教给一切人类的全部艺术”的教育家是( )。
在同一社会中,教育法规与占社会主导地位的教育道德具有共同的作用方向,反映的利益关系一致。( )
以下不属于班杜拉对学生行为强化的方式的是( )
90.皮亚杰把儿童道德认知发展划分为三个有序的阶段:前道德阶段、中道德阶段、后道德阶段。( )
法律后果分为肯定式和否定式两种情况。( )
2.教育活动中要注意"三结合",发挥教育合力,这"三结合"所指的三种教育是( )。
教育的本质属性是育人,即教育是一种培养人的社会实际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