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标尺教师APP
考教师 金标尺
请使用微信扫描二维码,登录金标尺教师
A
①②③④
B
②③④
C
①③④
D
②④
正确答案 :B
解析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第三十七条规定,教师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所在学校、其他教育机构或者教育行政部门给予行政处分或者解聘(1)故意不完成教育教学任务给教育教学工作造成损失的;(2)体罚学生,经教育不改的;(3)品行不良、侮辱学生,影响恶劣的。
相关试题
30.( )是教师在对学生、学生家长、同事以及对社会、学校、职业履行义务的过程中,所形成的特殊道德责任感和道德自我评价能力。
25.教育立法是指( )依照法律程序制定有关教育法律的活动。
8.制度化教育建立的典型表现特征是( )。
6.《学记》中提出的“杂施而不孙,则坏乱而不修”,的主张对应的教学原则应是( )。
35.根据有关法律规定,除因疾病或者特殊情况,经当地人民政府批准的以外,适龄儿童,少年不入学接受义务教育的,由当地人民政府对他的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批评教育,并采取有效措施责令送子女或者被监护人入学。
38.什么是班级授课制?其优缺点分别是什么?
26.国家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为指导,遵循( )确定的基本原则,发展社会主义教育事业。
5.德育的个体功能可以描述为德育对个体( )、发展、享用发生影响的三个方面。
4.促进人的发展是现代教育所预期的( )。
充分利用学生头脑中生动而鲜明的形象来帮助记忆,这是使用了( )。
18.有的教师经常变换自己的服装或突然烫了发,这在上课时就成了新异刺激物,吸引着学生的注意。为了不影响上课,烫发的老师要在上课前利用早读时或课间休息时,先到讲课的班级中去,与学生接触,让学生的新异感在课前发生,让他(她)们看个够,那么到了上课时教师的发型或服装就不成为新异的刺激物了,之所以这样是为了避免( )的消极作用。
22.( )把学习归结为刺激(S)-反应(R)的联结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