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标尺教师APP
考教师 金标尺
请使用微信扫描二维码,登录金标尺教师
解析
【解析】从表面上来看,虽然是三则不同的事例材料,但最后一句话是对三则材料的总结概括:“以上现象启发人们认识到人才成长是有一定规律的。”也就是说,三则材料都是说人才成长规律的,但三则材料有三个不同的角度、三个不同的侧面,也就是人才成长的三个规律。因此,整个材料是围绕“人才成长的规律”这一主题来组织的,三则材料分别从“人才成长需要自由空间”“人才成长需要好奇心和探索”和“人才成长需要自信心”三个角度来解析人才成长之路。
相关试题
5.《诗经》在语言形式上的特点是( )。
12.教育目的的客观性表现在( )。
三、判断题(每题1分,共10分)16.“十年树木, 百年树人”体现了教师劳动长期性的特点。( )
7.下列词语中,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
9.下列含有“云”意象的诗句,意图表现人生哲理的是( )。
三、判断题(每小题2分,共10分)16.“才自精明志自高,生逢末世运偏消。清明涕送江边望,千里东风一梦遥。”是《红楼梦》中林黛玉的判词。( )
14.以下词语属于合成词的有( )。
教学的基本组织形式是以学生为主导的自学。( )
19.我国“国四大奇书”为曹雪芹的《红楼梦》、罗贯中的《三国演义》、施耐庵的《水浒传》和吴承恩的《西游记》。( )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模拟实物的形象,为学生提供学习的感性材料,这称为( )。
18.教科书是课程标准的具体化。( )
22.命题学习是指“学习以命题的形式表达观念的新意义”,命题学习的实质是掌握同类事物的共同关键特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