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标尺教师APP
考教师 金标尺
请使用微信扫描二维码,登录金标尺教师
根据以下材料,回答96-100题。
(1)动物真的能预报地震吗?
(2)最早的记录可以追溯到公元前373年,在一场大地震把希腊的海利思城夷为平地之前,很多人看到老鼠、蛇和鼬纷纷迁出城外。我国唐朝的《开元占经·地境》中也有“鼠聚朝廷市衢中而鸣,地方屠裂”的记载。几乎在每次大地震过后,幸存者们回忆地震发生前的种种迹象,似乎都有动物异常行为的报告——鱼乱跳,鸡不下蛋,蜜蜂不回巢,各种宠物焦躁不安······
(3)全球每年平均发生能被仪器记录的地震超过50万次、人可以感知的地震10万余次、破坏性地震100多次。从唐山大地震到阪神大地震到台湾9·21大地震,直至2004年的印度洋大海啸,这地球的颤抖给人们带来了太多的恐惧和创伤。然而至今,人类还未能找到地震发生的规律,准确预报地震仍然是无数地震学家为之殚精竭虑的目标。
(4)如果动物们能帮人类一把,那该多好啊!那么动物有没有可能发展出一套专门用来躲避地震的特别本领呢?对于一个动物个体而言——包括人在内,一生中因地震而受到伤害是一种极小概率的事件。特别是对那些寿命很短的动物,比如老鼠,在它的生命周期内遭遇破坏性地震的可能性基本为零。为了一个概率几乎为零的事件特别准备一套复杂机制是极端浪费的,如同生活在电气时代的现代人类偶尔会遭遇触电的意外,但是人们没必要天天穿着厚重的绝缘服生活。
(5)上世纪七十年代,美国地质调查局曾经发起过几个关于动物异常反应与地震研究,结果是“没有找到二者间可信的联系”。事实上,很多动物在地震来临时的异常表现,不过是一种对震动的惊惧反应。很多大地震来临之前,会有多次规模很小的前震,这些频繁发生的前震可能惊扰了那些对震动敏感的动物。也就是说,其他的很多事件——诸如天气变化、饥饿,甚至附近开过的一辆卡车,也可以引起动物相似的反应。养过宠物的读者恐怕都见识过自己的宠物莫名其妙发脾气。
(6)即使我们先退一步,姑且假设动物可能感知与地震相关的物理化学信号,也有可能对此作出一些反应,但它们又能以什么方式“告诉”人们呢?也就是说,人们怎么从它们充满混杂噪音的行为谱中发现这个信号呢?
(7)动物表达一些行为会遭受很多因素影响,除了它自身的生理需求外,社群、环境也会带来很大压力。人们在解读动物行为时往往不能靠行为发生当时的姿态来判断它的目的或原因。而且要研究异常动物行为,本身也是一件困难的事,首先要确认什么是正常的动物行为,然后再排除和行为变化没有关联的外界因素。即使有的因素和行为变化同步,也不能确定就是它直接影响了动物的行为,还要靠实验设计来检验这个关系是否存在。
(8)动物的“异常”行为能预报地震这一说法还被一种被称为“心理聚焦效应”的常见心理学现象强化。当人们遭遇诸如地震这样的重大事件后,往往能更清晰地回忆起事件发生前经历的事情——所谓的“异常”行为时常发生,只不过大部分都被人忘记了。
(9)另一种常见的现象则是传言。比如印度洋大海啸过后,人们几乎没有发现动物的尸体,然而泰国普吉岛当地流浪狗基金会的志愿者帕克说,“许多狗被巨浪吞没,我在距离海边500米的院子里有9只狗,我没有注意到它们有任何异常行为。我丈夫在早上8点感觉到地震,但是狗没有做出任何反应。”当人们面对着尸横遍野的惨景,还会注意到一条狗的尸体吗?
(10)还有一个事实是不容忽视的,一次谎报的地震造成的损失,并不亚于一场真正的地震。
A
要防止坏人利用“动物预报地震”的传言来危害社会
B
动物预报地震不可靠,而且报错的成本太高
C
地震预测从社会效益上讲得不偿失
D
只有具备确凿的证据才能进行地震预报
正确答案 :B
解析
重点阅读前文,文段首先提出问题“动物真的能预报地震吗”,后文给出答案,即通过动物预测地震是没有必要的,甚至可能是错误的。故尾句“一次谎报的地震造成的损失,并不亚于一场真正的地震”指的是动物预测地震不可行。对应选项,B项当选。A项,文段未提及“坏人”,排除;C项、D项,文段侧重对“动物预报地震”的评估,偏离主体,且文段未提及“社会效益”“确凿的证据”,排除。故本题答案为B项。
【文段出处】《根据动物行为可以预测地震吗?》
相关试题
无论在城市周边租一块菜地亲自耕种,还是认养一块农田,当一把“线上农场主”,近年来耕地种菜的确成了不少人的“时尚”选择。_______________?从报道看,这是一种自我排解的方式。工作压力大、竞争激烈,如何释放自我?种菜不失为一种可行的选择。在菜地里缓解焦虑,于种菜中纾解烦恼,未尝不可。尊重年轻人的这种选择,就是尊重他们的生活方式。也许过了一段时间,当下将种地作为精神寄托的年轻人,也会开始迷上新的解压方式。但无论如何,善于与自己和解、懂得将压力转换为动力,都是值得鼓励的。填入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
从饮品单价来看,近三年我国茶饮品牌的平均单价呈下降趋势。尽管茶饮品牌门店数量在过去三年内都保持平稳,去年我国茶饮品牌的营业利润却比前年提高了20%。下列选项如果为真,不能解释上述现象的是( )。
根据文意,通过动物异常行为来预测地震所面临的困难不包括( )。
某研究小组调查了10名健康学龄前儿童(男孩8个,女孩2个)的睡眠饮食习惯后发现,当睡眠周期被打乱并推迟上床睡觉时间后,观察对象第二天会比平常多摄入20%的热量、25%的糖和26%碳水化合物,就算补觉后,这些孩子的能量摄入也仍会保持较高的水平,因此睡眠不足会导致隔天能量摄入增多。如果下列选项为真,无法削弱上述结论的是( )。
人如果有一个寂寞的童年,真是最最堪怜,大人说的话他不懂,大人做的事他不理解,大人的喜怒他_____,像一个猫群中的幼鼠,充满了因寂寞而产生的_____。然而,和老年人的寂寞比较起来,儿童的寂寞似乎根本不值一提。依次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
就昆虫和植物而言,缅甸琥珀有着独特的研究价值。它多产生于一亿年前,这一时期正是很多开花植物及昆虫在地球上出现的时候。和岩石标本相比,琥珀中的生物都是立体的,细节也完整,还有很多行为学的证据,如蚂蚁打架、昆虫拟态伪装等。这些重要的行为在之前的动物标本中都是缺失的,而缅甸琥珀的出现填补了很多关键的空白。上述材料重在说明( )。
下列各称谓按年龄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耕耘收获皆可成景、柴米油盐都是故事,游客刚刚踏访过的场景、追忆过的历史扑面而来,在_____、心连其情之中,产生更深刻、更厚重的文化感知。这样的文化感知,绝非靠着符号的堆砌、歌舞的铺排就能完成。“空口袋立不起来”,如果没有文化的赋能、精神的支撑,再好的资源也难免是_____。依次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
高质量发展是“十四五”乃至更长时期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主题。关于高质量发展,下列理解不正确的是( )。
将以下5个句子重新排列,语序正确的是( )。①“清乐”一词所指称的那种审美愉悦,说明宋人清楚地认识到了自己正在进行一种非功利的、纯粹的审美活动,通过“清”与“乐”前所未有的结合,宋人将审美愉悦和其他可能包含有功利目的的“乐”明晰地区分开来②以现代之眼看来,“清乐”是一种非功利性的精神愉悦,是一种“自由愉悦”,而“自由愉悦”是现代人所说的“美感”的核心③“清乐”这一概念产生于北宋。大约从公元1060年到1100年40余年间,也就是从宋仁宗后期到宋哲宗在位的时期内,文人士大夫群体滋长起了对一种“精神愉悦”的肯定、颂扬与培育,这种精神愉悦被命名为“清乐”(也称“清欢”)④“清乐”的产生,意味着中国古人对于审美愉悦之特性的认识,从实践自觉走到了观念自觉,并且将其确立为审美与艺术活动的目的⑤有没有一个概念能够标识中国古代文人士大夫阶层的美感与审美愉悦?有,这就是清乐
人们一直在与蚊子斗智斗勇的路上前行,不仅是为了防止叮咬,更是要_____这些蚊媒疾病的传播。民间有许多简单有效的方法,比如纯人工的徒手灭蚊法、利用(电)蚊香或者驱蚊剂“熏”跑法、电蚊拍电击法以及蚊帐隔绝法......但要团灭一大片区域的蚊子,这些方法就_____了。为此,人们不得不_____更高效的灭蚊方法。依次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
根据当前主流物理学理论,宇宙诞生于距今约138亿年前的大爆炸,大爆炸产生了等量的物质和反物质。反物质一旦和物质接触,就会发生“湮灭”,转化为纯能量。根据爱因斯坦的广义相对论、现代引力理论,反物质和物质应该以同样的方式落到地球上。但宇宙中充满了物质,反物质则极为罕见,因此科学家此前始终没有条件直接观测到反物质在引力作用下的运动表现。欧洲核子研究中心反物质工厂的阿尔法团队此前将反质子减速器释放的反质子与反电子结合,创建出了反氢原子。反氢原子为电中性,是反物质的稳定粒子,这些特性使其成为研究反物质在引力作用下表现的理想系统。文中没有提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