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标尺教师APP
考教师 金标尺
请使用微信扫描二维码,登录金标尺教师
√
对
x
错
正确答案 :错
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问题解决的特点。问题解决指的是由一定的情景引起的, 按照一定的目标,应用各种认知活动、技能等,经过一系列的思维操作,使问题得以解决的 过程。)问题解决包括几个基本特点:(1)问题情境性,问题总是由问题情境引起的;(2) 目标指向性,问题解决是有明确目标指向的,问题解决的过程就是寻找和达到目标的过程; (3)认知操作性,问题解决的活动要有认知成分的参与,它的活动依赖于一系列的认知操 作来进行,认知操作是解决问题的最基本成分;(4)操作序列性,问题解决包含一系列心理 过程,比如,分析、联想、比较、推论等。对于中学生来说,“3+2=5”仅仅属于记忆的提取 过程,是习惯化的,不属于问题解决。 故表述错误。
相关试题
24.教师的人身权利包括生命权、健康权、财产权和人身自由权。
22.母亲对于婴儿的成长漠不关心,很少与其互动,在这种环境下成长的儿童与母亲形成的依恋类型更可能是()。
3.刘老师在开学第一周对本班学生进行了日常行为规范的训练,以帮助学生更好地进入学习状态,这是德育方法中的()。
17.凹凸不平的路面有很多积水,3岁的锐锐踩积水坑,老师怎么制止也不听,于是老师就生气地说:“那你就一直踩个够吧!”锐锐一听,踩得更欢了。锐锐不理解老师的反话,是因为幼儿的理解具有()。
2.为什么?( )
16.一个教师在课堂分组教学时,每组都有成绩水平分别为优、中、低三类学生,教师要求小组各自独立完成课堂任务。针对该教师的分组教学,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 )。
6.该案例给我们的启示是()
14.就认知风格而言,求异思维方式比求同思维方式更好。
32.如果学生希望通过违反课堂纪律的方式来引起关注,老师、同学都不予以理睬,他会感到没趣而减少了此类违纪行为。这种减少违纪行为的方法属于()。
21.教育法律救济应以合法权益受到侵害并造成损害为前提。
5.针对该案例,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36.某校15岁的学生林某放学回家途中,与同学肖某发生争执,用随身携带的水果刀将肖某捅成重伤,对此事件,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