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标尺教师APP
考教师 金标尺
请使用微信扫描二维码,登录金标尺教师
A
科学 杀鸡取卵
B
规模 竭泽而渔
C
专业 缘木求鱼
D
产业 饮鸩止渴
正确答案 :B
解析
【解析】综合辨析题。第一空,由“取代‘散户’经营”可知,待填词与“散户”构成反义对应,应表示集中经营之意。对应选项,B项“规模”和D项“产业”均能体现现代化经营具有完整体系且集中发展,保留。A项“科学”指符合客观规律,C项“专业”指符合专业标准的,两项均未体现集中的意思,排除。第二空,由“避免”可知,待填词应表示与前文相反的做法,前文讲述要合理规划,实现可持续发展,待填词应表示不合理的、只顾眼前的发展。对应选项,B项“竭泽而渔”比喻取之不留余地,只图眼前利益,不作长远打算,符合文意,当选。D项“饮鸩止渴”比喻用错误的办法来解决眼前的困难而不顾严重后果,文段没有体现会产生严重的后果,不符合文意,排除。故本题答案为B项。
【文段出处】《农地流转不应"竭泽而渔",轮作休耕更增效益》
相关试题
31.科学家早就用脑功能成像技术,展示了说真话和说谎话时大脑活动区域的不同。说真话时会触动额叶、颞叶中的4个脑区,而说谎时包括边缘系统7个脑区,同时人们在说谎时为了不露出马脚,还要时刻关注自己的话,随时分析、判断、看有没有破绽,所以负责理性思考的额叶和语言记忆相关脑区所在的颞叶在说谎时就要多受累一些。科学研究者还发现,越精于说谎的动物脑容量越大,像狐猴的新皮层较小,而大猩猩这样擅长欺骗的动物,新皮层就很大。因此,擅长说谎的小孩会更聪明。下列( )项是真的,最能加强研究人员的结论。
42.毫无疑问,重大事件作为城市发展动力具有无可替代的积极作用:它能集中人力、物力、财力,能够凝聚市民积极参与的热情,能够发挥连带效应拉动相关产业的发展,能够通过“非常状态”的锤炼提升城市管理和运行水平,能够快速提升城市知名度从而增强城市软实力,等等。但是,重大事件所具有的片面发展、透支未来、非常规管理等问题均不具有可持续性,尤其是不可能从根本上解决“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的“过度城市化”“城市空心化”等“城市病”,因此 。填入横线处最恰当的一句是( )。
甲、乙二人合作计划30天完成一项工程,甲的工作效率是乙的2倍。两人合作10天后,甲的效率提升25%,乙的效率提升50%。又工作10天后,乙因其他任务撤出,甲单独完成剩余任务。问最终工作比预计时间:
33.研究团队选取了5600多名63~97岁之间的女性参试者,她们在过去从未患过中风或心脏病发作。参试者连续7天,每天24小时佩戴测试运动量的设备,随后研究人员追踪监测她们的心血管健康状况长达5年时间。分析结果显示,日均坐姿时间超过11个小时的人,不仅糖尿病、高血压等健康隐患较大,体重指数也普遍偏高。由此可以推出的是( )。
某班老师建议学生读A、B、C三本课外书,每人至少读1本,结果有25人没有读A,有17人没有读B,有21人没有读C,恰读了1本书的人数是恰读过2本书人数的3倍,有10人3本书全读过,那么该班有多少人?( )
27.创伤后应激障碍,是一种极度的灾难的持续效果,即经历了创伤以后,出现的持续的、不必要的、无法控制的障碍。根据以上定义,下列不属于创伤后应激障碍的是( )。
47.小丽将一些巧克力装入大、小两种礼盒中的一种礼盒内,如果每个小礼盒装5块巧克力,那么剩下10块;如果每个大礼盒装8块巧克力,那么少2块。已知小礼盒比大礼盒多3个,则这些巧克力共有( )块。
联合国开发计划署把新能源分为( )。
21.可以预见,随着5G、人工智能、云计算、硬件研发等多种技术的融合发展,智能硬件领域极有可能再度迎来一次新的产业升级,我们现在生活上的许多行为互动形态都将改变,从前不得不面对面解决的问题,都将可能通过5G网络远程实现,甚至连公共事务都可以远程解决。3G时代,中国落后世界8年;4G时代,中国落后世界4年。5G时代,是中国迎头赶上、领跑全球的大好时机,而对于遭遇增长天花板的智能手机行业而言,5G更是机不可失。下列说法与原文相符的是( )。
35.孙行者为营救被妖怪抓走的师父来到盘丝洞口,只见有3个洞门(1号门,2号门,3号门)。每个洞门前都有一只守门小妖,因只有一个洞门通向师父所在处,孙行者便持棒逼问小妖,获得线索如下:1号门的小妖:“此门通向你师父所在处。”2号门的小妖:“此门不通向你师父的所在处。”3号门的小妖:“他二位所言,只有一个可以取信。”如果3号门的小妖所说为真,那么通向师父所在处的是( )
24.人,当是城市的唯一_______。城市化的逻辑必须修正,城市化的运行亟待转轨。从规模扩张到形象塑造再到品质______,再聚焦于人性化的张扬,城市化已在书写一个______的版本。依次填入画横线处最恰当的一项是( )。
毛泽东在《忆秦娥·娄山关》中写道“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从头越,苍山如海,残阳如血”,“残阳如血”是说夕阳像鲜血那样殷红。下列对此解释正确的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