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标尺教师APP
考教师 金标尺
请使用微信扫描二维码,登录金标尺教师
√
对
x
错
正确答案 :对
解析
本题考查主体间性的理解。主体间性超越了在主客体关系中个人主体性理念,把主体性置于主体与主体的关系之中。主体间性不是对个人主体的否定。相反,它保留了个人作为主体的根本特征,同时强调主体间的相关性、和谐性和整体性。所以,教育要培养学生的主体性,但不能使个人主体性走向个人主义,必须用主体间的关系约束个人主体性的过分张扬,强调主体间的平等对话、理解、交往。教育不是培养一个占有性的个人主体,一个“精致的利己主义者”,而是培养和谐社会的主体,人类社会的主体。
故表述正确。
相关试题
学校实现德育内容、达到德育目标的基本手段是( )。
张老师管理学生有一绝招,凡是违反纪律的同学就罚写《中学生守则》10遍,张老师侵犯了学生的( )。
教育发展是人才发展的先决条件。( )
智力因素主要指感知觉、记忆、思维、想象、需要、情感等认知心理因素。( )
教学的原则有( )
利用图片、图标、模型、幻灯片、电影电视等手段进行教学的直观类型是( )
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论认为2-7岁的孩子的思维具有不可逆性。( )
教师的职业认同要素包括( )。
教学过程本质的争论有( )
二、多项选择题中等教育,分为初级中等教育和高级中等教育,实施中等普遍教育的机构一般分为( )。
青春期的中学生容易产生焦虑症、抑郁症、强迫症、人格障碍与人格缺陷等心理健康问题( )
中小学课程的表现形式有课程标准、教科书、教学参考书三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