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标尺教师APP
考教师 金标尺
请使用微信扫描二维码,登录金标尺教师
A
连续性
B
顺序性
C
不平衡性
D
个别差别性
正确答案 :C
解析
个体心理发展的不平衡性是指在连续不断的发展过程中,儿童身心发展的速度并不是完全与时间一致的匀速运动,在不同的年龄段,其发展的速度和水平是有明显差异的。例如,感知觉在出生后发展迅速,其能力很快就达到比较发达的水平,而思维的发生则要经过相当长的孕育过程。
相关试题
16.学习了布谷鸟、黄雀等概念后,再学习鸟这一概念,这种学习属于( )。
我国传统教育中处于中心位置的是( )。
14.小王学习成绩下降,老师增加了他的家庭作业量,小王不开心,这里老师应用的是( )。
9.我国古代的“六艺”,古希腊的“七艺”和“武士七艺”都可以说是最早的( )。
二、判断辨析题(本大题共6小题,每小题4分,共24分)请判断每小题的正误,在答题卡上题号后的括号内,正确的划上“√”,错误的划上“×”,无论正误,均要说明理由。)31.教师职业是一种专门性职业。( )
34.道德是一种社会现象,品德是一种心理现象。( )
22.3岁前儿童的玩具、游戏对其认知能力的发展十分重要,该观点属于()。
5.对有些家长而言,学校起了照管儿童的功能,这体现了教育的( )。
10.班级中自觉和不自觉地与班主任、班委会发生对立群体属于( )。
1.被公认为第一本现代教育学著作的是( )。
26.教育法的实施主要有三种方式,即守法、执法和( )。
35.教育人道主义主张人的整体教育,发展人的完整的个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