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服

购物车

APP下载

扫码下载金标尺教师APP

回顶部

搜题
APP下载

扫码下载金标尺教师APP

单选题 经常听到国内许多专门家痛心疾首地抱怨各种走俏的传媒作品严重缺乏学术上的准确性和严肃性;但是专家学者们却往往又把自己的研究成果表述得过分艰涩干瘪而少趣味,使少数同行之外再不会有什么别的人愿意皱着眉头去读完它们。学术探索的过程本来应该是充满奇光异彩的。趣味从我们的学术著作中脱逸的现象,很可能表明一部分徒有其表的“学术著作”本身其实并不真正地具备“学术”一词所必须含有的基本品格。但确实也存在另一种情形,即作者缺乏下述这种充分意识:他应当尽可能地让读者与他共享的,乃是科学探索中的乐趣与喜悦,而不只是其中的艰辛与酸楚。
这段文字意在(  )。

A

分析传媒作品与学术著作受众规模差异的原因

B

鼓励学术著作向走俏的传媒作品借鉴表达

C

批判趣味已经从大多数学术著作中脱逸的现状

D

提倡撰写学术著作应将趣味性与学术性并重

正确答案 :D

解析

重点归纳题。文段开篇描述了一个现象,即国内许多专家学者抱怨各种走俏的传媒作品严重缺乏学术上的准确性和严肃性,但它们自己却把学术成果表述得过分艰涩干瘪而少趣味,很少有人愿意读完;接着指出学术探索的过程本来应该充满奇光异彩;随后提出问题,即趣味从我们的学术著作中脱逸,并分析问题,指出部分徒有其表的“学术著作”其实本身并不真正地具备“学术”的基本品格,以及作者缺乏与读者共享乐趣与喜悦的意识。因此,文段为“提出问题-分析问题”的行文结构,意在强调针对性对策,即主张学术作品应兼顾学术性与趣味性。对应选项,D项为针对文段问题的合理引申对策,当选。A项,为原因表述,非重点,且“传媒作品”范围扩大,文段提到的是“走俏的传媒作品”,排除;B项,“鼓励学术著作向走俏的传媒作品借鉴表达”强调走俏的传媒作品做得好,而文段指出走俏的传媒作品严重缺乏学术上的准确性和严肃性,不符合文意,排除;C项,非对策表述,非重点,排除。故本题答案为D项。
【文段出处】《姚大力:重现古代中国汉字书写的历史——读<书于竹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