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标尺教师APP
考教师 金标尺
请使用微信扫描二维码,登录金标尺教师
A
“有教无类”
B
“不愤不启,不悱不发”
C
“教学相长”
D
“兼爱”
正确答案 :A B
解析
【金标尺解析】本题考察孔子的教育主张。
A项:有教无类是孔子关于教育对象方面的主张,他认为不分贫富贵贱,只要有受教意愿即可受教,将教育对象扩大到了平民。故A项符合题意。
B项:孔子说:“不到他努力想弄明白而得不到的程度不要去开导他;不到他心里明白却不能完善表达出来的程度不要去启发他。”“不愤不启,不悱不发”经常用来说明对学生要严格要求,先让学生积极思考,再进行适时启发。故B项符合题意。
C项:出自《礼记·学记》, 不符合题意,故排除。
D项:兼爱,指同时爱不同的人或事物。春秋、战国之际,墨子提倡的一种伦理学说。不符合题意,故排除。
故本题答案为AB。
相关试题
1.提出“把一切事物交给一切人”,“一切男女青年都应该进学校”的欧洲近代教育家是( )。
2.提出“泛智教育思想”,探讨“把一切事物教给一切人类的全部艺术”的教育家是( )。
32.我国封建社会教育的内容主要是( )。
36.1951年提出“规范教学”主张的教育家是( )。
19.教育影响是教育活动中教育者作用于受教育者的全部信息,下列哪项不属于教育影响?( )
7.不是凭借教授的知识,而是凭借提问,刺激对方思考,通过对方的思考亲自发现真理。提出这种教育方法的教育家是( )。
3.以培养有文化修养和多种才能的政治家和商人为教育目的的是古代( )。
1.布卢姆认为只要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和适当的教学,几乎所有的学生对学习内容都可以达到掌握的程度。
49.孔子编定的“六经”不包括( )。
61.推动教育学发展的内在动力是( )的发展。
8.教育发挥的间接作用是促进人的发展,培养社会所需要的人。
主张教育的目的是促使社会历史的客观文化向个体的主观文化转变,通过“陶冶”与“唤醒”人格的教育学派是( )。